创新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邓茹丹 指导教师:王建安
[导读] 文无定法,但要得法。写作中怎样才能达到“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呢?

        邓茹丹   指导教师:王建安
        剑阁成人教育中心
        文无定法,但要得法。写作中怎样才能达到“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呢?
        重形象思维。巧布景,变寻常为独特,变无意为多情,由表及里,旁敲侧击,深化主题。平原中突兀的一座小丘会成为人们登高望远的游览胜地,久渴之后的一杯白开水能给人甘甜滋润的感受……,这些都 在于有关事物的身后有个不同寻常的背景,往往能起到化平为奇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正是给文章设置了家庭生活、个人处境、攀爬运作,晚年境况四个方面“艰难”的背景,才使父亲那个笨拙甚至有点滑稽可笑的爬栏背影有了感人至深的魅力。

著名作家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以眼前的榕树为背景,以思乡情节为纽带,借此联想到诸多锁细平凡的故乡生活撩影(故乡流过的小溪→溪畔洗衣和戏水的少女→水面追逐的鸭子→榕树下的石桥→桥头兀出的石碑→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狮子→晒得黑呦黑的农夫……)由此深化主题,表达了自己真挚、浓烈而又怅惘的思乡的之愁。
        善逆向思维。巧想象,变俗套为新奇,变枯燥为多味,由此及彼,萌发新意,另辟新径。“反弹琵琶的英姑”和“到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把与常理相悖的思维方式全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从而起到了别出心裁,不落俗 套 的表达效果。 再如作文题目《雪》,多数人立意赞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但如果用逆向思维,立意“贬雪”,揭露雪的伪装——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或揭露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万物萧条。这种立意不仅观点正确,而且标新立异,让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1. 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