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蓝琼 李双杰 曾晓霞 魏磊
[导读] 工匠精神是民族事业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蓝琼 李双杰 曾晓霞 魏磊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金堂  610400
        摘要:工匠精神是民族事业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担着国家兴旺和民族发展的重责,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现如今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想从人口大国成功的迈向人口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不断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成果,是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探究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路径,是丰富工匠精神内涵的有效方式,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工匠精神培育进行了大量研讨,不仅成果丰硕,研究成就也异常显著,为本课题的探析和深入挖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源和深厚的基础。本文选择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的教学为例,立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希望能够以此来促使高校学生高效发展,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前提。
        关键词:工匠精神;立德树人;高校学生

        引言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国民经济在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不缺制造业,但是却缺乏精益求精的产品,归根结底仍然是企业和员工在进行成长时缺乏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精神,高校学生是祖国建设的胜力军,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力量。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立足于工匠精神的养成,这样才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在追求技艺高超的同时更需要追求价值观的引领性,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为社会的一线建设输入了众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经验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一、加强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理解
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对这四个字非常熟悉,但是什么是工匠精神,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为此,在中职德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强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德育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明确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中的严谨认真态度,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后,才能够在德育课程中将这些精神逐渐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其中,以达到促进学生技能道德双重提升的作用。
        二、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作用理解
其一,促进新时代高校工匠精神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路径,让高校的工匠精神能够逐渐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促使新时代高校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二,促使新时代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新时代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将工匠精神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能够让高校学科课程得到有效的构建,能够让学科教学魅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时代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其三,促进新时代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证明,在高校教育中将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意志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行,成为一个德技双馨的全面性人才。
总而言之,在独立院校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高校教育在培育人才时所展现的潮流和趋势,因此,应该对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的独立院校的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理解,以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究。


        三、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的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在课程目标中融入工匠精神
课程目标是中心,任何教学活动均应该围绕着课程目标来有序进行,课程目标也如同一场战役中需要攻下的制高点,因此,在高校德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应该从课程目标融入开始。一是在知识目标中融入工匠精神,寻找到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共同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内容的同时学习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工匠精神的确立提供前提。二是在技能目标中融入工匠精神,对现代社会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的方法,然后给学生以启示,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的方法,然后给学生以启示,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将技能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的意识。三是在情感目标中融合工匠精神。教师在设置德育课程目标时应该充分关注情感态度意志的培养,而这一板块正好可以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让德育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直接以工匠精神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对工匠精神有全方位的认识,并且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贯彻执行德育课程精神目标,同时又逐渐习得工匠精神。
        (二)在课程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高校德育课程中,课程活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课程活动是展现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在高校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合就需要从课程活动开始。比如,在课程活动中贯彻执行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技艺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生活坚持、专注,对待工作需得耐心、敬业,对待人生还需要淡泊名利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乘着有效的机会,将工匠精神大肆融入到德育课程活动中,让德育课程与课程活动密切相关,让课程活动中体现出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让高校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活动课程是许多学生都非常愿意参加的,因此,教师应该乘此机会让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活动中,让课程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日常课程活动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融入工匠精神。
        (三)在课程评价中融入工匠精神
课程评价是高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评价是促使高校德育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反之则难以促使两者的完美融合,因此,在高校德育课程评价中应该积极融入工匠精神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一,在过程性评价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教师在针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评价时,应该将融入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评价常态,构建过程性评价内容与工匠精神的有效结合,让工匠精神在课程评价中得到充分的融入,促使中职学生积极进入到工匠精神的形成之中。其二,在结果性评价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工匠精神,并能够将树立工匠精神作为其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的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在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知工匠精神的内涵,去感知工匠精神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响应下,融入工匠精神便成为了当前独立院校教育的主流,故而,教师在其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目标出发,引导学生围绕着目标、过程以及评价等来实现德育课程融入工匠精神,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工匠精神,并在个性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与工匠精神的双重作用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曹友露,周梦娇.基于学科竞赛的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技风,2020,6(12):220-221.
[2]谢海斌,李勇刚,刘亮龙.基于数学实验的独立院校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0):213-215.
[3]来阳,姜珊珊.地方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2(23):140-145.
[4]徐丹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19,10(21):293-294.
[5] 郑飞, 薛洁.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及实现路径——以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为例[J]. 新西部, 2020,3(15):152-153.
[6] 班乃明, 葛佳欣.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 24(10):212-214.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课题(一般项目)课题编号:2020YB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