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张曦予
[导读] 舞蹈作为一种集音乐、肢体语言为一体的艺术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和塑造形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张曦予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集音乐、肢体语言为一体的艺术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和塑造形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中,舞蹈的创编和教学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便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舞蹈创编的能力要求。对此,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关键点,展开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儿童舞蹈教学作为学前儿童最早的启蒙舞蹈课程,一方面在促进幼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增强艺术修养和人格修养,以及培养儿童脾气秉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教学,在早期塑造儿童的形貌体态,锻炼肢体柔韧性和舒展性以及增强学生体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众多师范教育院校对于其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学前教育创新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如何为广大学前儿童培养一名能力全面、素质优秀的老师,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前提
(1)明确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目标
        儿童舞蹈,作为一名合格幼师的必备技能,不同于专业的舞蹈能力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所展现的艺术表演,需要具备表演难度、可观赏性等特点,需要最大程度展现人类肢体语言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情绪。而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只是为了给广大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能力全面且优秀的幼师,在教学前应首先向师范院校的同学们明确教学目的,描绘清晰的就业方向。由于现在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学生对于学前教育舞蹈创编概念仍一知半解,为了明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教学的区别,首先应该从理论概念上理解学前教育舞蹈创编。
        根据相关规定,把未进入或者初步进入小学课程学习的儿童定义为学前儿童,他们的年龄通常为0~6岁。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一方面存在大脑袋、短四肢等典型形体特征,加之小肌肉群发育的不完全,导致其肢体控制能力较差且平衡感欠缺,难以准确完成较为复杂的肢体动作。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普遍存在好动、好奇以及注意力难以长久保持等显著特点。对此,学前教育舞蹈的创编应该结合学前儿童的体态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调整。针对学前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儿童舞蹈的创编应该严格控制舞蹈动作的持续时间,针对学前儿童肢体控制能力差的特点,创作编排的舞蹈动作幅度应该较小,避免出现儿童肌肉或韧带拉伤的情况。同时,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大动作语言特征,比如在编排“拥抱”这一动作时,结合学前儿童当前的认识水平和肢体语言表达需求,该舞蹈动作应该适当夸张和富有张力。大动作语言的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形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通过独具肢体表现力的舞蹈教学,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树立学前儿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建设
        作为给学前教育机构培养专业学前教师队伍的师范类高校,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建设,对于良好完成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师范专业学生需学习和培养的技能较为广泛,舞蹈创编课程在整个师范素质教育中的占比成分较小,通常一周只有4个学时,一般也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建设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加舞蹈创编课程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专业舞蹈基础,如果生搬硬套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普遍具有害怕当众出丑的特点,严厉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从而抗拒学习。为此,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的情绪安抚,以及适当传达鼓励等积极信号,来达到缓解教学紧张情绪的目的。此外,还能通过安排课堂游戏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减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舞蹈创编课程的学习心理压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关键点
        要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还需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1)培养学生舞蹈创编的实践能力
        舞蹈创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舞蹈创编的实践能力,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首要达成的目标。学前教育的舞蹈创编只有紧密围绕学前儿童开展,同时遵循年幼儿童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特点,才能达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孩子童真童趣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行为,记录和分析儿童的喜好和情绪,并提取相关的素材用于儿童的舞蹈创编。比如,可以把孩子们喜爱的小公鸡、大象、小老鼠等动物拟人化的动作,编排进儿童舞蹈中。又比如,可以编排“小树在风中婀娜摇摆”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现学前儿童的纯粹和童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同时,在学生观察学前儿童的实践中,还能使其创编的儿童舞蹈更具有趣味性,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创作出有趣和有针对性的舞蹈作品。
        实践的另一个作用,则是培养学生舞蹈创编的综合能力。只看不做的学习,学生永远掌握不了如何搜集素材,如何创作合适的舞蹈动作,如何选取有趣合拍的背景音乐,以及如何把舞蹈编排得富有表现力等知识。
(2)培养学生舞蹈创编的创新能力
        儿童舞蹈虽然相较于专业舞蹈显得粗糙和简单,但终究是一门艺术。谈到艺术就离不开创新,一个好的艺术创意不仅可以展现创作者独到的艺术魅力,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极大激发舞蹈学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学前儿童舞蹈创编的可能性,避免陈旧式的填鸭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个“大象喝水”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大象喝水”这个肢体语言用其他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中,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舞蹈创编的创新能力,为做好就业后的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
        要达到良好的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效果,除了做好以上两点工作,还需要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相关技能:
1、采用多媒体教学
        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的课堂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在舞蹈创编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给学生进行赏析和分解学习。比如《小手拍拍》、《我是一个大苹果》这类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方式熟悉儿童舞蹈创编的关键点,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舞蹈创编的技巧。
2、采用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其本身富有的趣味性备受高校学生们的欢迎。把游戏化教学带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的课程当中,能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完成高效率的学习。比如可以编排一个游戏:听歌起舞。让学生通过课堂即时播放的歌曲,即兴编排一段简单的儿童舞蹈并展示。伴随着律动的音乐节奏摇摆起舞,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和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作为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对于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上文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策略着重展开了论述。把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点,能为教学工作者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白雯.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东京文学, 2019, 000(009):171-172.
[2] 史玲捷.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 艺术评鉴, 2019, 000(022):P.125-126.
[3] 马路明. 分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研究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1):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