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兴春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 558000
摘要:新时代赋予学生的发展是基于横向内涵式发展的纵深内涵式发展,思维对话是学生发展生成的途径和抓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生成的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问题导向是学生发展生成的驱动力,纵深内涵式发展是课堂教学转型的目的和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文化性和结果性,学生发展生成的文化性和结果性是培育学生纵深内涵式发展的“裂变反应”。
关键词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纵深内涵式发展生成
新时代赋予学生的发展是基于横向内涵式发展的纵深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赋予教育教学的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发展与国际发展关系的需要。纵深内涵式发展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能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性能力,这将成为学生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基石。
首先,课堂教学的引入问题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这类问题的设置,一定是基于课堂教学目标,依据建构知识体系的需要,创设的情景性问题。一般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议题,贴近课堂教学,既要精简直奔主题又要吸引学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价值。例如:
在进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课堂教学时,针对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酿酒或做醪糟的渊远传统文化,采用酿米酒的视频引入,学生眼前一亮,认真观看酿米酒视频,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设置问题:糯米蒸熟后,为什么冷却后才放入酒曲?酒曲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中央掏一个洞?为什么要将放入发酵坛中的糯米压实?
其次,课堂教学的讨论问题设置。目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燃剂,燃起学生烈火般的探索热情,向纵深思考、探究。讨论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有一定的歧义性,或者暗藏“陷阱”,或者一定难度的障碍,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引发争论。否则,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会扼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
在进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的课堂教学时,设置:
问题1:DNA复制的场所是哪里?发生在什么时间?学生讨论时就要考虑到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线粒体及叶绿体。否则,回答不对。
问题2:请描述DNA分子复制过程。学生有的采用建构模型来描述,有的采用画图来描述,还有的采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哪一种更好的?
问题3: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归纳概括出“DNA复制”的概念。学生讨论形成的概念表示各不相同,从而引发争论,最终才生成“DNA复制”的概念。
讨论问题的设置是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能否开启思维对话、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发展的关键。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讨论问题的设置往往需要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集多人智慧,反复讨论后,方能形成恰当的课堂教学讨论问题。
再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追问问题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度纵深探索。追问问题往往是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思考讨论成果展示时的新发现,设置的质疑性问题或者学生思维没有涉及到新问题,对学生思维产生强烈的刺激感。例如:
在进行“基因突变”的课堂教学时,当学生通过分析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生成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后,设置追问问题:
问题1:基因在什么时间最容易发生突变?为什么?
问题2: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吗?为什么?
问题3: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哪一种对生物的影响最小?为什么?
这三个问题都是学生思维没有涉及到新问题,老师们追问都对学生思维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学生之间各抒己见,争辩不已,最终在师生的交流得以一一解决。
这类问题能将师生、生生之间思维对话推向高潮,具有及时性和灵活性,是真正引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深度纵深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故,追问问题的设置一般遵循层层递进、深入本质或外延发散或引向归纳升华。追问问题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可控性,可深可浅。所以,课堂教学中追问问题的设置仍然需要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讨论,借集体智慧确定追问的基调,因为追问问题最容易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最后,课堂教学过程中抛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课后发展,问题常常具有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性、综合性、实践性等。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发展生成情况的巩固、检测和运用。例如:
在进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的课堂教学时,设置课后思考问题: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学生们交上来的文字论段很精彩,出乎老师们的意料。他们有的查阅资料,给出理论解释;有的例举自然界中生物学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所以,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合理设置是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生成的驱动力,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参考资料:
[1]刘次林著.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2012.7重印).
[2][美国]约翰·杜威著,薛绚译.民主与教育[M].译林出版社.201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