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智慧与教师发展“三计”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石晓晓
[导读]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升精神追求

        石晓晓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滨小学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过程。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尊重、理解、关心教师,帮助他们实现发展价值。品读我国古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法的顶级智谋,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博大精深的发展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对于促进教师主动自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暖心计;注入计;琢玉计

        古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著述,是凝结着中国古代兵法智慧的经典奇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注目于它的表层,我们看到的是战争中精彩的攻守策略,然而,走到其背后,却能够处处感受到辩证思维的灼目光辉。其思想运用于今天的教师管理,培养智慧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实现“教育大计”、“百年大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这里,借助这些兵法的哲学启迪,就当前教师发展中的“三计”——暖心计、注入计、琢玉计,加以初步的探讨。
        
                                                第一计:暖心计
    在中国古代的用兵之道中,有一句影响深远的话语,是三国时马谡给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的建议:“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和《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等观点,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这些观点,都具有“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真理意蕴。
        教师的发展,受社会和学校多种环境因素的推动。如果将目光注向学校内部,努力营造一个能让教师的心灵感受到温暖,即,受到尊重、呵护、关爱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无疑是学校领导上乘的管理智慧。
        我们海滨小学的领导深谙此理。在学校物理环境的营造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譬如自建花卉大棚,让生意盎然的绿色植物,遍布学校每个角落;给每个办公室安装空调,引进高端净水设备,让教师们在舒适惬意的环境中工作;甚至装修环保“陪教”育婴室,为有婴儿的女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这些做法,像一记记鼓锤,直接的落点是在教师的身体需求上,实际上却抵达于他们的心灵。正如雪中送炭,木炭,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而是成为了传递精神和情感关怀的媒介和手段。教师由于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殷殷深情,职业的尊严感、快乐和优越感油然而生,变为了一团团努力上进的热情之火。
         我校工会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组织了“清明节扫墓活动”、“劳动节技能比赛活动”、“三八节春游活动”、“端午节民俗演讲活动”、“六一节文娱活动”、“教师节宣誓表彰活动”、“元旦节慰问活动”,这些活动使教师们感到来自学校领导、同事的关爱与尊重,体验到教书育人、工作收获的成功喜悦。乐观与积极、自信与愉快浸润着教师的心灵。
        还有:教师子女上学或升学了,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并送上诚挚的祝福;校长到北京培训学习归来,送给教师子女人手一枚清华或北大的校徽,小小的校徽寄予着校长对孩子们的厚望……
        有人说:教师是以心为烛,照亮别人的人。显然,要让教师成为一只可以燃烧的火烛,就学校这一空间而言,除了要依赖于教师自我的砥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善于使用“暖心计”,让教师们在被尊重、被关爱的春风拂煦下,心甘情愿地付出和奉献。


         
                                                第二计:注入计
        “釜底抽薪”,几乎是一条妇孺皆知的兵法策略,它在《三十六计》一书中有着显赫的地位。寓意很清楚: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即“治本”。牵牛要牵牛鼻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真理。
        在教师发展问题上,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既是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社会职业,又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个体。每位教师都要为每一天的衣食住行,在物质层面耗费精力;随着职业生涯的长久和身体的变老,甚至疾病缠身,许多教师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种疲惫感;特别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诗和远方”往往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要克服这种状态,复兴曾经的热情,必须不断地为生命的存在注入意义,注入精神,注入梦想。我认为,这就是教师发展的根本。
        学校领导们也同样深谙此理。我们学校以“寻找最美教师”为切入点,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教师的反思方法》(吕洪波著)、《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肖川著)、《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陈宇著)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学习资料,聚焦教师们的精神成长,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度举行一次“师道人生”讲堂,每学期举办一期心理系统辅导的“三个一”活动,让教师们能够从物质的重负中,高昂起人文的头颅,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图腾”,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专业发展的需求感、使命感、生长感油然而生,精神海拔不断提升。
        不言而喻,“注入计”,对教师这种偏于精神传播性质的职业来说,有着迫切而根本的意义。这一策略,是开启教师心灵的门窗,让教师的生命走向丰富、充盈和高尚的必由之路。

                                         第三计:琢玉计
    《孙子兵法》一书,既有对战争整体的宏观阐述,又有对战争各个环节因素的微观考察,而这二者又都必然依赖于战争的主体——士兵去付诸实施,因此,孙子对士兵的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诸如:要与君主和统帅目标一致,意志统一,同生共死,不畏危险牺牲;要有严明的军纪;要训练有素,富有强大的战斗力,等等。然而,士兵的素质不会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不断雕琢提升,玉汝于成。
    这种思想,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在教师发展的道路上,善于运用“琢玉计”,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当前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一边是富有活力但能力欠缺的新教师,一边是具备能力却少见新意的老教师,如何将“两极化”的教师优化整合到一起,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肯綮。为此,学校领导运用“琢玉计”破解这一难题:引导教师创新教研方式,明确目标导向,遵循“模仿期训练技能——熟练期探索模式——突破期形成风格——神遇期超越境界”的发展路径,助推专业成长。积极推行青年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优秀教师成家的“三成工程”,搭建阶梯式的持续发展平台。全心培养能教学、能科研、能管理的“三能教师”队伍。
        “三成工程”的实施,犹如春风催开百花怒放:老教师、新老师,一对一相互精准帮扶,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切磋交流,各自从中汲取教学的智慧。一年后,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新教师的课活力四射,同时节奏紧凑,重点突出。而老教师们的课堂也生机焕发,变得兴趣盎然。一个会讲一个爱听,课堂激情像“吃”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被评为青岛市名师的纪强国老师,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是我的徒弟把我‘赶’到了这个平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展示了1+1>2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结合我们海滨小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中国古代兵法智慧对教师发展的启示,以及实施“三计”策略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三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暖心计”着眼于学校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的物理与人文环境,“注入计”着眼于在良好的环境中,对教师精神成长加以关注;而“琢玉计”则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环境与人(教师的人文与专业素质)的有机统一与互动,必将给教育带来美好的愿景:教育,不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教师的心灵重塑、人格提升,以及使这一职业建立起应有的尊严,让教师们能够在从事这一职业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欢乐与幸福。
         


         作者简介:石晓晓,女,1989年5月出生,籍贯山东省青岛胶南,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滨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