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初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李进华
[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李进华
        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镇贺家坪小学  443518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的一切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的设计者、探究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探究解决问题进程的调控者、生本课堂中讨论交流的组织者、数学语言的引导者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引言: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在生本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像驾驶一艘军舰载着学生在知识海洋中前行,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比较机械化,模式化,学生的创造性没能展现,最终也不能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时代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正因如此,“生本课堂”应顺应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本课堂”倡导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问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干预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
        一、创设情境,大胆提问
        内孔子曰: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正是这一思想的指引。生本课堂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开创习主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不断提问的热情。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有一句名言:“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最重要。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课堂进行问题设置时也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方便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设置的情景时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出一个与课堂目标一致的数学问题,为课堂教学主要目标的完成打下基础。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例,在学习三年级数学年、月、日之前,教师可以查看了学生的身份证号,发现了同学生日,在上课时设置了情景请同学们逐一介绍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日,而对于2月29日出生的同学,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有几个生日是在真正生日这天过的呢?“还只有两个呢”。答案的不同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教师在该种情境下则可以开展后续知识点的讲解。
        其次设置问题情景要使空间放大。也就是能提出提问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从而让更多学生能够踊跃积极提问。在学习里程表时,教师可以从班上实际出发,为家中开出租车的学生布置连续一周每晚拍摄出租车里程表读数并把图片发给老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图片制作了一个动画问题情景,而学生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了:表上读数是当天车子行驶的里程吗?每天的里程应如何求呢?连续几天行驶的里程和有更简洁的方法求吗?等诸多问题。
        最后问题情景要设置坡度和障碍。三年级数学连乘积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某小区一条线摆着9栋同样的高楼,每栋32层,每层住3户。由于有图片情景,“又有一条线摆着”的文字暗示,有的同学列出先算一层3乘9等于27户,在27乘32,就无法算出结果了,掉进了令人尴尬的陷阱中,出现了障碍。老师让他们另辟蹊径,并很快列出了32乘3乘9的算式。障碍的好处是学生既能体验一题多解的奥妙,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问题情景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要吸引学生注意。采用的方法有故事法、游戏法、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应用。

而作为教师,在生本课堂中要当好问题情境的创造者要,全身心投入并设计出独具匠心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引导,把握节奏
        教师是探索解决问题的参与者。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独立探索,也可以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生本课堂中教师不是学习主宰,也不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老师的参与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教师必须在心理上、情感上、行动上都蹲下来,学会用“童眼”观察,用“童心”思考,用“童言”表达。成人站着和小孩交流,他们往往不会理你,当你蹲下身子面对小朋友时,他们一般会很乐意接纳你这个大朋友。原因就是你站着显得居高临下,对他们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蹲下来这种压力就没有了。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相处,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做到只要动手或动口都要给予肯定。
        教师是探究解决问题进程的调控者。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进程,做到自主高效。教师要调控好学生的学习策略,什么内容该用独立探究学法、什么内容用小组合作的学法、什么内容要用讨论交流的学法来解决,需要教师进行设计与把握。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调控每个问题解决的时间,每节课要解决若干问题,难易不同,大小不一样,所花时长必须合理分配。而最后教师要注重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要意识的通过课堂学习中趣味性内容的增加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专业指导、主动观察
        数学语言具有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等,仅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相同。数学语言的逻辑性表现语言本身要准确简练,也表现在的语言条理清晰,前后一致,层次清楚。数学语言应力求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简单明了,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要做到以“声”示范。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性错误。又如,在“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前提,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教师在教学时的专业指导时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基础,而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职责,在仔细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背景下积极调整教学节奏。分享交流不仅是生本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学习方式。课堂中,教师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及巡视和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对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而面对学生普遍遭遇的障碍和大面积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互相启迪、彼此补充,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保障知识的理解质量。
        讨论交流的内容要解决学习中共同遭遇的障碍,也要讨论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点,教师要针对性的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课堂中,教师通过其精心组织与现场调动,要使课堂形成踊跃发言、相互质疑、激烈争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笔写和动脑想的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生本课堂的实践背景下,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考虑课堂结构,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提高数学课堂组织效率。
        参考文献
[1]苏保中.生本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51-53.
[2]吴新云.小组合作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南北桥,2020,000(002):63.
[3]蒋华强.建构"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生本课堂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000(008):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