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伟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班级管理中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在此情况下,中职班主任教师要注意结合中职生的成长需求,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新课改理念,对中职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对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教育;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引导,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新时期在全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有意识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更好的彰显中职学校班主任教育的功能,维护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中职生在学习成长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认真聆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中职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认可,只有能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做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聆听者,以真诚的态度、宽容的思想和耐心的倾听激发学生的内心安全感,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问题,制定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1]。
如中职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可以设置心灵树洞账号,在特定的软件中让学生注册游客的身份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树洞的另一端,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倾吐内心世界的欲望,从而在有效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中,逐渐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促使学生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维护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有效的行为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部分学生在前期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思想倾向,教师只有采用行为干预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如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针对班级中一些自暴自弃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可以引入有效激励的行为干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学生的优点要注意有效的激励学生。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专业实践任务,通过激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中学生逐渐摆脱不良学习心理的束缚,能向着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和奋斗,展现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3]。
三,团体教育,深化学生的心理情感认知
中职生在班集体中生活,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要注意积极开发设计团体化的心理辅导教育活动,在班级中借助团体活动深化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3]。
如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的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教师就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了“我能行”类型的小品表演活动,在小品中为中学生设计不断战胜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角色,让学生能在团体性的心理健康角色演绎中深化人生感悟,对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等形成全新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引导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如此就能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活动优化创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改进创新,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充分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为中职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教育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智敏.心灵沐浴阳光 健康点亮未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15(12):33-34.
[2]杨君明.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探讨及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38):184-185.
[3]王崇宝.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J].中国德育,2020,15(2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