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元
四川省剑阁中学校
传统的高考政治学科命题以知识为主导,命题者命题时首先考虑的是今年要考哪些知识?其次,为了考这些知识,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为了这些问题,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其思维过程是知识-问题-材料。而现在的高考,命题者先考虑有哪些社会热点,再次围绕热点提出问题,最后才考虑用什么知识回答 。强调问题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高考这一特点,高三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应强化问题意识,用问题主导复习的全过程。
时政热点复习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构新的知识体系,突出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人文精神的树立。高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某一专题或几个相关专题,提供背景材料,然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要求运用相关知识来回答。
如何确定热点专题呢?新闻媒体是面向普通大众的,高考是面向高中学生的。作为老师来讲,要坚持以我为主,选取国际国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不求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可忽略,暂时无定论的也要排除。其次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要有知识价值,有利于考查学科核心知识、主干知识;要有思维价值,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有教育价值,要着眼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当然时政热点的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平时的学习,要意识的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有目的的进行诱导,尽可能联系现实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其次,专题训练必不可少。比如2020级高三毕业的学生,我们就进行了一些专题:如假日经济、抗击新冠状肺炎,春节联欢晚会,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专题训练。同时及时更新补充一些重大事件的新提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再次,及时总结归纳十分必要。时政内容多,学生不好把握。因此,我结合时政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在高考前给学生进行了整理。让学生带着热点问题去看书复习。其整理如下:
经济生活:1.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侧改革相互促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2.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完善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4.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拓宽民企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5.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民企负担,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化供给侧改革。6.关注民生发展,脱贫攻坚建成小康。7.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8.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0.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
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2.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等)3.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之路4.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6.开启中国特色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核心:合作共赢)
文化生活:1.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文化进校园、传承家风、丰收节)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国家公祭、红船精神、时代楷模)4.树立高度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5.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⑤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6.怎样增强文化自信?①对文化前途充满信心,对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深刻认识自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⑤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⑥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正确认识抗疫精神,西迁精神的意义
哲学:1.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解读民族精神。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3.用联系的观点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商共建。4.十八洞扶贫实践,垃圾分类,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5.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抗击疫情与复工复产的关系。6.西迁精神,抗疫精神,焦裕禄精神,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今年的文综高考题中,39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2分)40(1)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12分)大家看看,哲学3.用联系的观点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商共建。两者有什么差异呢?由于我做了以上工作,在2020年的高考中,高三2班57人高考,政治平均60.99分,及格35人,80分1人,70分以上11人,取得了三年来的最好成绩。因此关注时政热点,把时政热点贯穿到平时的复习中,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材的复习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