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状
新疆兵团二中 830000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至当代,关于爱与教育的问题又有了新的表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教育最本质的核心是爱。”教师从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初衷都是因为爱,这没有错。既然爱是教育的核心,那么是不是有了爱就可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呢?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爱是教育的核心,教师都应有爱。在这个前提之下,有这样几个问题还需要每一位老师深入思考。
首先,如何去爱。爱是人的天性,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受教育阶段和工作以后职业熏陶之下,本身所具有的的爱肯定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多一些。有了爱的老师如何去爱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这是我们不能够回避的问题。面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未成年,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切身的“爱”的经历和方式。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对学生,有好心不能给好脸;对学生,要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吃;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对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还要关注生活等等等等。一千个老师绝对有一千种爱学生的方式。我觉得,作为老师,不应该以一种方式爱学生。爱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老师爱学生的时候,该严厉肯定得严厉,该给好脸色,也要给好脸色;是要有耐心,但也应该有底线要求;总是打一巴掌给颗糖吃,学生知道这种套路以后也便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了。总之,教师在爱学生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爱。
其次,如何表达爱。为人师者,多有正直之性。每一个学校都有这样的老师,他们本身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也没的说,但因性情耿直,不太注意言行,以至于给学生和家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不会表达爱。有爱和恰如其分地表达爱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还应多思考如何表达爱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老师,最有说服力的爱的表达方式,是在课堂上,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多学习,多思考,认真钻研业务,在课堂之上把自己所学知识,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传授。这是作为老师的大爱之一。所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开口向老师提出帮助的,那么一旦学生有要求,不管学习还是生活上的,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尽最大能力予以帮助。这种帮助之爱学生会领会的。还有在学生表现极度让老师不能忍受,老师在必须要发火的时候,尽量给学生留点颜面,如果一个老师气急之时甚至对学生的父母亲人人格尊严都有所侮辱的时候,还说是在爱学生,这是很滑稽可笑的。
再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爱。有了爱,表达了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爱,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曾经与一个学生聊天,他说某某老师不好,不管他如何表现,都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相反有意无意还会遭到老师的各种打击。
我开导他,你有没有从另外一个方面想,也许老师这样做是想让你变得更强大,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他说,作为一个受过多年教育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对于老师对自己的所做究竟是不是爱,他还是有点辨别力的。这是个特殊的案例,我也不敢说这个老师就一定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爱,去除阴暗的一面,假如他真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爱,那么他这种表达方式是失败的。因为学生不但没有感受到爱,相反还感受到了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更多的问题出在了老师身上。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爱。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在学生需要爱的时候,别人需要,你给了,别人才能记住。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做老师一定要公平。之所以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多数都是说老师不公平,比如说在排座位,比如说对不同学生说话的语气上,比如说叫回答问题以及谈心的次数上等等。很多小事都体现教师公平与否。总而言之,公平是让学生能感受到爱的前提。
第四,给予学生多少爱为好。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最本质的核心是爱。家长、老师,之所以要教育孩子,是出于爱。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无论是当头棒喝也好,润物无声也好,都是在爱的驱动下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在爱的包围中长大,那么他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去爱别人。教育的核心是爱,而爱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关于教育和爱的关系问题可谓概括的很清晰具体,道之所在,似乎无懈可击。但是是不是我们毫无保留地给予学生爱,教育就成功了?真是孩子在爱的包围中长大,他自然而然就会去爱别人?我想,未必这样。民间有句俗语“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未必适合教育上,但很多老师都有切身感受,当年自己给予最多爱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基本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而那些我们偶尔施以雨露的学生却能记住老师还会在有时间的时候来看一看老师,想来也是让人有所思考的。何况,在爱的家族里还有个词叫“溺爱”,当然这个词更多的适用于家庭教育,如果我们老师在爱学生的时候不加任何条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爱不能太无私,不能毫无保留,也应有度,让学生能感受到的度,不然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是白眼狼或许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最后,如何唤醒孩子心中爱的种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我的理解,如果说爱的核心是爱。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有爱,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像我们一样有爱,简单来说就是做老师的如何唤醒孩子心中爱的种子。这是个大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梳理自己的受教育之路以及从教之路,这几十年的基础教育,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到升学考试上,没有人会在乎爱的问题。不管黑学生白学生,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大环境如此,没有人愿意去改变。其实我以为,关于唤醒孩子心中爱的种子的问题,倒没有必要刻意而为之,应是在学生受教育最多的场所——课堂之上无声浸润而自然而然具备的。以社会的大发展观而论,老师的成功不能仅仅界定为培养出多少优秀学生,凡是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为社会做贡献人,没有给社会制造太多麻烦应该都算是老师教育的成功。所以,作为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爱,所谓雨露均沾,让学生感受到爱,并且觉得爱人是一件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想,爱这颗种子自然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在教师的生活中,更是如此。如果爱,请真爱;如果爱,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