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初中生物学导学案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张雪丽
[导读] 随着当今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初中生物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张雪丽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牛场苗族彝族乡牛场中学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初中生物教学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教学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守旧,生物教学水平一度不理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亟待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在此环境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进行学案设计,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生物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生物应用“导学案”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构建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生物;导学案设计
        引言
        导学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知道学习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和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引导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流程图,在新课程标改革下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有着重大意义。此外,导学案还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领,更好的攻克重难点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的获取效率,全面提升生物课程的实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导学案的作用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学习能力较弱,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知识难以实现有效吸收,再加上生物本身就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且课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由于听不懂或者课程枯燥而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的情况,极大的限制了其学习效果,因而亟待采取“导学案”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活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生物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填充式”的强行灌注方法,教师在课堂内占据绝对主导[,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不愿意去思考、不会去思考,最终大大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扭转学生和教师地位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在课堂自主探究和教师之间展开互动,更能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专注于生物实验和自主探究学习,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
3.发散学生的思维。当下教育考试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所以教师通常会根据试卷上可能会考到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这种教学仅仅注重于理论知识而大大忽略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最终使学生只知相关生物概念的记忆,不知具体原理和运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生物本身就是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动手实验的学科,如果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不带动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则会极大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初中生物学导学案设计策略
1.课前导学。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在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以此来更加清晰方便的理解教师讲解的课堂内容。

预习对于整个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梗概,进而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因此,导学案设计必须要包含预习阶段。比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中,教师在上堂课结束之前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生物体结构的预习,主要包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和“显微镜的应用”等,学生已经在课前完成预习,课堂过程中就不必再行介绍,而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就可以再次自行阅读教材,直至完全理解为止。
2.课中教学。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需要突出知识内容,并具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预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较为快速的进入重点知识讲解,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学生如果存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教师针对学生欠缺的部分进行再次讲解,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在进行课案教学时,需要在其中尽量融入一些实际的生活场景,比如在光合作用的实验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光源下植物的不同生长姿态,然后向学生讲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学生就会具备“主人翁”意识和课程参与意识,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中,并认为生物学习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再认为生物课程是一门单调且枯燥的学科,极大的激发其学习兴趣。
3.课后指导。导学案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教师的导学案设计当中也应该包含一些课后内容或者课后作业,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以后就将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要“趁热打铁”,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或者习题中,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时,不能为了减少工作量或者任务量就去从网上下载或者从其他地方直接抄袭,要符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因为网上的很多内容或许根本不适应实际教学,这种“投机”的方式也很难提升生物课堂效率,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最后,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设计导学案而设计,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极大的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早上六点就进入学校,晚上接近10点才结束课程,初中学习任务本身就较为繁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硬要学生课前预习或者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三、结语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要更加突出“导学”和“自学”,在课堂讲解之前,首先要进行深入备课,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点提炼出来,并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的查漏补缺功能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而在课后,教师要适当的布置课后作业,实现知识的巩固。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十分适用。
        参考文献
[1]吴玲香. 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导学案刍议[N]. 发展导报,2018-06-26(021).
[2]冯文静.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1):167.
[3]张云.导学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17):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