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萌 温小瑞
延安大学数计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底力,国家繁荣富强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也成为国家、社会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在教育实施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今,我国教育仍处于问题频发、教育改革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阶段,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制约着教育公平。因而,我将对我国城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关于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
一、我国城乡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向前,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教育在社会上的比重也不断攀升;而我国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城乡教育差距在不断拉大,以下我将对城市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育经费分配不公
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国家的教育资金,但国家教育资金的分配还是以城市为主,以重点学校为主,对农村教育的资金分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了城市教育发展远远超过农村教育,二者的差距也逐渐被拉大;国家对教育投资的不稳定性及差异性,使得教育设施及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师资力量在城乡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教育公平形式仍旧严峻。而资金分配导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设施及教育资源的差距
随着资金的投入,城市学校的教学设施会紧跟技术发展,教学设施先进完善,能够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城市学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所等各类教学资源齐全;城市学校众多,容易形成良性竞争,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具有充足的素质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都很难达标,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教学环境的差距
城市教学环境优越,学生学习环境较好,交通便利,能够吸引大量生源,确保教师资源的稳定;农村教育环境相对差,对优秀教师吸引力小,生源匮乏,教师资源不具备稳点性;优秀教师以及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去往环境设施更好的城市学校。这也是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师资力量的差距
国家政府对教育资金投入在城市农村的差异,使得更好的师资力量集中于城市,城市教学设施及环境甚至于工资的优越,都吸引了大批优秀教师前往,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显得远远不足,这就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不具备教育条件,亦或因为家庭原因等,农村部分儿童未能接受基础教育;而城市地区几乎做到了学生都能够接受基础教育,从而拉大了教育发展在各地区的不平衡性;其次,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做贡献时,其子女由于户籍原因,不被允许在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就产生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最终导致基础教育的实施质量不稳定。
(三)学生起点差异
城市教育中,儿童从小接受幼儿园、兴趣培训等各类兴趣爱好学习,而农村儿童普遍接受教育的时间晚,内容单一,城市与农村儿童在教育起点上便出现了差距,对后期接受教育也有着一定影响。
(四)课程设置差异
城市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与农村学校有很大不同: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外,有大量辅修课程,例如自主研究、兴趣特长等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等;而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数只有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经济发展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教育发展,使得教学所需条件均能得到满足,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学校周边产业发展,城市学校附近的设施完善,是对学校发展的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农村学校发展缓慢,无论是固定设施还是流动资源,在与城市竞争中不占优势。
(六)素质教育差异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加深,素质教育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城市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普及较为全面,学校也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并实行了很多措施,而素质教育的成果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普及不够广泛,农村学校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反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造成的后果就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加大。
二、关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建议
(一)重视教育资金投入分配问题
1、在国家教育资金分配方面,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完备,增强教学资源的准备。
2、在师资力量方面,应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师待遇,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或各类教师前往农村学校或偏远地区支教,从而提升农村地区的师资储备力量。
(二)坚持教育机会公平
政府要促进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公平分配,实行相对集中的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的财政教育投资体制,以面对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要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以解决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后出现的大量留守儿童及打工子弟的受教育问题。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国家要“开好头”,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学校设施水平,也能够吸引师资力量,减少生源流失,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经济的发展,也正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的方法。
(四)缩小课程设置差异
农村学校要注重课程设置,避免形成应试教育,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即使在设施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教学设施进行改进,在课程设置中参考城市学校课程设置,结合学校学生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改进,缩小城乡课程设置差距。
(五)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
对于素质教育的推广,无论是在城市农村,它都是必要的一环,农村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观、价值观,通过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智慧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城市农村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对外界的认识存在着偏差,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的城乡不平衡发展探究》,杨彬如,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9期.
【2】.《追问与共识:缩小城乡差距教育从何处入手—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的声音》,李改,中小学管理,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