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办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张伟 余沛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迅猛发展,其历程虽短,但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之大

        张伟 余沛
        商丘工学院 476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迅猛发展,其历程虽短,但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之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就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道德;教师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相对有利的位置。要实现这个战略目的所必备是高素质的人才,而各行各业人才的打造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教育的发展依赖教师。因此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国家未来的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令人担忧,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师德问题是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提升师德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己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进行师德水平更好提升,现阶段还有些认知不够清晰,没有短平快的建设方法等各种情况。针对该问题建议提高我国民办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必须采取下列三项基本措施:
(一)坚持科学理论武装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依据科学方法的指引,缺乏方法的引导会导致思维僵化、实践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是一项持续坚持执行的任务,又是需要尽快解决并投入实践的重要命题,形势紧迫、刻不容缓。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全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于民办高校而言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目前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因此需要尽快完善、优化、健全教师发展机制。民办高校教师没有正式的事业编制,与做同样工作的公办高校存在明显差距。在我们这个习惯与身份认证的社会下,民办高校教师类似于私企职工的身份标签与公办高校教师类似于公务员的地位差距显而易见。解决该问题,必须需要依托国家、依托政府、依托社会。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善硬件条件。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升级换代设备等方式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出成果、教学出人才、从而更好的改变民办高校社会形象,提高民办高校社会地位。
2.加强民办高校教师在职培训。不仅学校要增加投入,国家、政府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培养范围,提升培训质量,同时要将这些作为制度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下来,实现教到老、学到老。
3.政府在开展高校相关活动、培训时,应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视同仁,还需要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给予倾斜、照顾,改善民办高校教师、学生感知。
二、民办高校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民办高校打造了一支可以履行好教育职责的师资队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面对民办高等教育相对具有活力的运营教育体制和运作管理方式,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一部分内容己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所以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群体的都有特性,应采用专门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来提高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


(一)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的道德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创建活动,是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是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的需要,是全面推动校园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特有问题的客观需要。在活动开展中,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重视制度与执行相结合。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
        教师道德工作的开展和评估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去支撑。完善、优化师德考核制度,才能发挥好教师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师德建设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形式上重视和在基本原则性要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性要求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形成规章制度,并且要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内因将主导外因。师德建设最终也需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高。教师工作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四)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先进、模范的引领带头作用,特别是中青年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那些违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必须坚决处理,通过负面的典型来更好的烘托正面榜样。给予广大民办高校老师一个清晰的导向。
三、民办高校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目前我国正在同时发生着经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利益阶级的巨大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多元化的各种思潮在一定的大环境下剧烈的碰撞,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多样化。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民办高校的学风、教风、校风才会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教育教学结果刁‘会同步提高,最终实现推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长期高效进步。
(一)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当今,市场经济把每个人都推向市场,利益驱动越来越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它对加深沟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的优缺点,教师的品质将促动受教育者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反思,通过反省和反思自己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来更进一步提升修养,从而更好的做好自我控制。最先受到的影响是来自民办高校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信念以及环境方面的多样变化性、精神道德面貌的完整性。因此教师需要多方面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结构,夯实内容。
(三)明确师德规范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行为准则是需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一代又一代教师在工作中一点一滴总结提炼出来的,是对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具体要求。民办高校个体间关系的调整,改善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感知,提升师德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只有通过提升道德规范要求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以下几点:以身作则、热爱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
   参考文献:
[1] 谭诗如.  高校教师合作行为研究 [D]. 湖南大学. 2009
[2] 左延彬.  论民办高校教师的权利保障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 徐雪霞.  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D]. 兰州商学院. 2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余沛(1982.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