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余娟
[导读]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余娟
        枫树山中航城小学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7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实施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气氛;小组合作;因材施教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学魅力,学习圣贤的高尚品格,品位诗词的语言美感。在以往教育教学之中,教师多以单纯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单一教学环境之下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从而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活用现代化的教辅设备,且采取学生所喜欢的、学生所欢迎的教学手段教学,来教育教学,从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将语文课堂逐渐引入生活,指引学生感悟文学之美,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其中,进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引导等,来增强师生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后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如学习《不会叫的狗》为例,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叫却险遭不幸的故事。与前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反复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依据。其次,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目的。其中,学生会具有方向、目的地积极学习,认真探索,自然会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更会充满动力和激情地与同伴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课堂得到突破性进展,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条件支持。然后,开展班级交流。全班交流.用“读到……我猜……是因为……”的句式交流自己的预测。交流:故事情节中哪些与你预测到的一致,哪些是你意料之外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回答问题,大胆提问问题,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条件支持。


二、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此,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内容进行剖析,以此提升不同学情学生共同进步,从而在班级中营造积极紧张的学习氛围。
如学习《狐狸分奶酪》为例,首先任课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并且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之中总结学习内容,加以讨论和学习,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随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在小组之中的完成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的小组总结到:《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还有的学生总结到:在生活中也要留个心眼,不能一味地相信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三、实施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每一位学生因学习能力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这就表现在学生成绩有高有低。为此,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学,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且小组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均有不同。这样,学生就可以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以《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为例,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文本可通过反复品味准确生动的描写,激发学生从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为学优生留下的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能以课文为起点,搜寻关于植物的小故事,来发现探寻的真谛。学生划分a、b小组,a小组注重基础学习,b小组注重拓展教学,来真正意义上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像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嫩红与红,嫩绿与绿有什么区别?②这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本课着重在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呢?等等。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优生能够发散自己的语文思维,学困生能够扎实自己的课堂基础,这有效的缩进学优生与学困生的距离,对于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而言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为学生预留自主探究时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要立足课堂实践,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提升课堂效率,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而小学学生也应紧跟教师的教学指导,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提升自身语文基础能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持续教学,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条件支持。在如此条件的支持之下,学生必定有所成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 语文学刊(教育版), 2011, 000(006):162-163.
[2]赵志刚.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2):204-204.
[3]邓男.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 魅力中国, 2017, 000(036):184-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