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畅波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新课标深入实施下,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群文阅读 的“比、对、读、议、整”五个关键行为,确定群文阅读议题,重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主要的路径包括:比较文本语言,总结主要内容;议题对照语言,获得初始体验;运用科学方法,深入阅读文本;探究评议内容,形成差异成果;整合资源内容,实现建构统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落实以上教学策略,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与积极探究,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阅读认知,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思维品质;提升路径
群文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方式,其中重要的理念是结构化阅读与集体建构:结构化阅读是基于议题进行组文、解读文本课堂教学,从多个文本中提取、比较与整合信息,形成整体理解结构;集体建构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共享阅读智慧,构建完备意义,视野融合下形成文本理解共识。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群文阅读的重要理念,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作用,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式,重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比较文本语言,总结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阅读能力,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引入与议题相关的课内外阅读文本,构建结构化的阅读文本[1]。在选定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文本语言,筛选关键信息,熟悉与总结主要内容,为后续深入阅读打基础,以此培养学生概括思维。
例如,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的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这两篇课文,确定“探析历史文本,更好认识历史”的群文阅读议题,并引入《资治通鉴》中的节选《官渡之战》,以及《史记》中的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组成结构化文本。群文阅读的目标是:关注曲折有序的叙事和生动传神的写人,理性评价历史叙事体现的思想观念,更好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以上四篇文本,比较文本语言,总结主要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议题对照语言,获得初始体验
在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后,教师需要结合“对”的关键行为,指导学生在笼统认识群文阅读议题的基础上,与多文本中相对应的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以此获得初始的阅读体验与阅读感悟,更加深入理解议题的内涵,为解答各类问题打好基础。在学生阅读、思考与探究中,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对于“探析历史文本,更好认识历史”的群文阅读议题,以上四篇阅读文本都选自经典的史书,分别是《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史记》,虽然描述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在语言叙述上有着不少相同之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议题的内涵,去探析四篇文本的语言,对照文本与议题的相同之处。
比如在探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学生通过全面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两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等,从而可以更为全面认识历史,探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后续的深入思考与合作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科学方法,深入阅读文本
阅读方法对语文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标与文本特性,运用科学阅读方法,深入阅读文本,从而更好解答问题与达成阅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议题与结构化文本,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与思考后解答[2]。
例如,对于“探析历史文本,更好认识历史”的群文阅读议题,教师可以结合《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官渡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四篇文本,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与探究方法。比如:这些文本具有哪些共同点?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比如对于历史类的文言文,高中选文一般是记事文本,在阅读时需要找出主要人物,熟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可以得出文本的共同点是:记事为主,同时透露一些思想与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探析内涵思想。
四、探究评议内容,形成差异成果
在群文阅读中,评议是在“比对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于议题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事件、道理等进行相关探究与评判。因此,教师可以以议题和结构化文本为出发点,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探究评议内容。不同的学生与小组展现的成果不一样,教师应当尊重个体认知差异,以此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根据上述所讲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议题与文本,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鸿门宴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塑造人物?荀彧如何解除了曹操的忧虑?廉颇和蔺相如如何从交恶转变为形影不离的?在提问之后,留下一些时间,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解答,然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整合资源内容,实现建构统整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大部分流程走过之后,为更好达成群文阅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反馈情况,整合群文的资源内容,进行及时建构与成果统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达成群文阅读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例如,对于上述相关问题,以“荀彧如何解除了曹操的忧虑”这个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谋士荀彧与郭嘉提出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的内容,更加明确对比曹操与袁绍决定成败的关键,进而造就了以少胜多的神话,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内容,同样可以进行类似建构。在最后的统整中,教师可以结合议题,从史传文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奇、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统整,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达成群文阅读目标,提升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背景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群文阅读的内涵与形式,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能力,通过引入丰富的阅读文本与确定基础的阅读议题,开展多样化的阅读互动,指引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循序渐进中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蒋惠萍.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27):81.
[2]张幼良,杜艳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刍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