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徐瑞
[导读] 语文是小学学科教学的基础之一,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
        徐瑞
        延职创新实验小学   陕西省  延安市  716000
        摘要:语文是小学学科教学的基础之一,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而朗读是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伴随着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朗读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文章将从具体的教学实例出发,对朗读教学方式的有效开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中朗读教学的开展,更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以及技能掌握,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朗读教学开展,学生可以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同时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也有着积极的助益,可以合理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的朗读教学开展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展开详细了解,把握课堂教学的內容,另外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持续影响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为了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不断探究学习,寻求适当的教学方式,提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讲解教学占用了很多学生朗读的時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常常不足5分钟。在朗读教学开展中,其训练通常也是匆匆忙忙的,使得其教学达不到应有的实效。如在课堂中,教师常常是规定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快速记忆生词新词汇,但事实上,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内容都未看完。教师就默认全部阅读完成,立刻转到下一程序流程,使得朗读变成教学中的一个衔接阶段,教学匆匆而过。
        (二)朗读目标不明确
        在课堂上,通常是甲生读过乙生读、男生读过女生读,看上去热闹非凡,实际上读前沒有任务布置、问题设置,读中沒有具体指导,读后没有立即点评意见反馈,学生仅仅被教师“逼迫”着完成固定操作,沒有认真、真心实意去读,那样的朗读事半功倍,并且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厌倦语文朗读学习的问题。
        (三)朗读教学范围窄
        在课堂上,无论是查验性的朗读,还是讲析式的引导朗读,教师通常是盯紧好多个尖子生读来读去,最终得到朗读训练的只有那四五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全是循规蹈矩坐下来当“观众”,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朗读的实际训练,这对于学生朗读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朗读的有效开展
        (一)明确朗读時间
        语文教师可依据班级、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性,分配一节课的朗读時间。在进行朗读训练开展中,要有空置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规定用朗读要求:响声洪亮、咬字清晰、读准多音字。尤其是在自主性朗读开展过程中,要确保班里学生都看完、读好,切勿只做一个读的模样,匆匆忙忙开头、草草收兵。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表述性朗读,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回想和感悟,体会自身阅读中是否有问题出现。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的是,要留足读后评定的时间,根据鼓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学习兴趣。
        (二)拓展朗读范围
        针对朗续训练的开展,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全体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全体获得切实语文朗读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有效集中,简单的朗读讲解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适度地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活跃的朗读氛围,让学生乐读、好读。如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可以放些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进行朗读。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以“小小导游”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争当旅游讲解员,给其他学生详细介绍的桂林山水。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熟读,并要读出情感来。在竞争的活动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三)理解与朗读并举
        在阅读课中,把朗读与理解隔断的状况并不是少见,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剖析前读一遍文本,解读完后再朗读一遍,学生根本没有去深入理解,就要去学生读出情感来,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朗读要以理解为基本,根据朗读又可推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感受。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一边朗读过后,指导学生恰当的朗读,正确引导学生再读前后文相关语句,在分析清楚前后文内容后,让学生进行重音的划分,朗读教学到位,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也会更为到位。
        (四)采用多样朗读形式
        在学习语文中,朗读的形式繁杂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各样形式的朗读,有其不同的作用和应用领域。当必须引导学生热情的朗读时,教师可以用范读来进行指导;当需要依靠读来协助学生分辨段中的內容、层级时,可以使用引读的方式;当碰到趣味较浓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人物角色朗读;在进行朗读方式指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特征,来科学的选择恰当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有效学习。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语文朗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课堂教学和朗读训炼,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朗读训练。作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朗读,对学生开展多方面的点拔,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 丽 萍.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 教育研究,2019,1(3).
        [2]邱子坤.以读为引,入情入境——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9(17):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