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岩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518112
摘要:近些年来,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更迭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愈发被社会相关部门所关注。事实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体行为能力或者心理状态与普通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内心情感以及心理素质较为脆弱。所以,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情感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状态,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与普通人同等的教育。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应用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相比于普通学校来说难度较大,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身体或心理与普通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缺陷,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差,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陷入负面情绪。语文作为一门蕴含着丰富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的学科,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情感教育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教师要看到情感教育的意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情感引导使学生愿意和教师分享内心的消极情绪,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举措,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特殊学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背诵和记忆去学习语文,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普通学校的学生尚且如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他们对于学习的厌烦感会更加严重。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将精力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往往会形成比较内向的性格,教师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关注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只会加重学生的内向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中发言,不愿意和教师交流等现象的出现。而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情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逐渐消除掉压抑消极的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态度。这样,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学习当中,保持住课堂活跃的状态,形成良性循环。
(三)促进师生交流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大多比较脆弱,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的内心情感展开教学,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以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为目标展开情感教学,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学生放下对教师的防备从而听从教师的教育积极投入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教学内容,融汇情感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由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会被逐渐消磨掉,教师的情感教育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入情感教学,首先要创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情以及兴趣重新整理和编排课本上的知识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材中的知识点,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丽的青春》时,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上生字生词的同时了解青春痘的形成原因以及应对方法,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升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青春期的理解以及困惑,让学生分享自己应对青春痘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从一个“被需要,被帮助”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帮助他人的角色,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建立情感。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特殊教育学校为学生施加情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自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看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以一个乐观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能力的切实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的中心思想,通过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以及潜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家居安全》时,如果仅仅讲授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很难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家居安全的意义,具备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居家生活环境,让学生对学习到的行为进行模拟练习。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
要想使情感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内心,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需求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遇到的情感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放下心中对教师的畏惧和戒备,愿意与教师交流并分享心中的困惑,和教师建立起更加友好积极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很多学生不愿意大声开口朗读,教师不应一味的苛责并强制要求学生大声说话,而要温柔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并帮助学生舒缓由于生理上缺陷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这样,积极的情感教育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一种能够干涉学生心理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因此,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汇入情感教育;创设实践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正视自身身体和心理上的缺陷,让学生以一种健康乐观的价值观去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章悦.特殊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7,(17):145-145.
[2]芦伟.特殊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1):385-385.
[3]程菊.特教学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探究[J].情感读本,2018,(1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