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四川省合江县白鹿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绕不开的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在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一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容易完成阅读任务,还可以开展阅读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制定目标;教学情境;传授方法
语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增长。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计划,教师可以将阅读计划拆分成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各个阶段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条不紊地提升,提高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发展。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古诗是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首古诗,请大家自主探究找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吧。”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内容,除了要求学生背诵之外,更要求深入理解,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古诗词描写的景物分析出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先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找出了其中蕴含的情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营造阅读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也要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对语文教材中描述的很多场景和事物都没有见过,使学生无法领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的内容搭建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教材中去阅读,对教材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母亲河,这篇文章就是歌颂黄河的作品,下面请大家学习一下吧。”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黄河,也就体会不到作者描写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认知,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黄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见识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构建出了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造成冲击,启发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过程事半功倍,不过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觉醒,还没有系统整理出阅读的方法。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给学生传授对应的阅读方法,之后让学生应用阅读方法到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以开展阅读专项训练,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他的作品,其中讲述了一件温馨的事情,下面就请大家通过阅读来了解一下吧。”我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我则走下讲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在过程中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关键部分的内容标注出来,将文章按照段意进行分段,划分清晰的层次,便于理解和分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掌握了知识,阅读能力得到增强。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阅读专项训练,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切实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发展,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教材中去阅读,对教材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还可以开展阅读专项训练,对学生予以指导,传授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云钏. 论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4.
[2]许晓放.PISA阅读测试对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4(09):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