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傅晓丹
[导读] 阅读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傅晓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中心幼儿园 311223
        
        【摘要】阅读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早期阅读教育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体验式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读本为载体,采用静态的文本阅读与动态的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亲自阅读、亲身实践、亲心感受、理解故事内涵、画面意境的过程。
        【关键词】体验式  阅读
        一、问题缘起
        《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发现大班段幼儿在早期阅读方面存在如下现状:
        1.  缺少阅读基础。
        幼儿的阅读基础较弱,有的幼儿甚至都没有阅读的习惯。
        2.  缺乏阅读兴趣。
        对于绘本的阅读缺乏兴趣,读着读着就去玩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产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能力呢?本文从实施有效的生活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对话体验、对话体验策略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二、策略实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儿童的“阅读和书写”发展作出明确的要求。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到孩子的喜爱。体验式阅读,不仅仅对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有极大裨益,也能对幼儿群体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生活体验建立阅读基础
        生活体验是幼儿阅读的基础。因为体验式阅读采用的是静态的文本阅读与动态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
        生活体验和幼儿阅读存有怎样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生活体验协助幼儿理解童话故事作品,使幼儿对作品具有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童话作品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能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如,在让幼儿阅读童话故事《籽儿吐吐》活动中,当幼儿看到胖脸儿为吃了西瓜籽而担忧时,老师就设疑:“西瓜籽不小心吞到肚子里了,怎么办?”就有幼儿跟老师和同伴解释说,“我上次也不小心把西瓜籽吃到肚子里了,后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因为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能更深刻理解胖脸儿当时的心情,也能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产生共鸣,对童话作品也就自不过然的理解了。
(二)情境体验增强阅读兴趣
        环境是绘本阅读的最好向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寻找相似的阅读情境。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的特点,他们对熟悉的事物常常喜爱有加。研究表明,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家庭、经常活动的角落等,思维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在陌生环境中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幼儿喜爱的,而且与图画书故事内容相符的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
        2. 添加辅助材料创设阅读情境。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每次都能寻找到与故事情境相类似的真实情境。有的故事情境很难再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增加辅助材料,创设虚拟的阅读情境,将幼儿引入到故事情境中。  
        在情景体验阅读中,我们创设相对应的情景或氛围,协助幼儿进入角色,体验童话中的情感。如,在与大班幼儿分享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就选择了两段不同的音乐来渲染故事的情景,一段是欢快喜庆的过新年的音乐,另一段是忧伤的音乐,根据故事的情节实行配乐,使幼儿在阅读时情感产生了共鸣,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中小女孩的悲惨情景。
        (三)游戏体验提升阅读素养
        在阅读活动中渗透游戏的元素,提升幼儿对童话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那如何让幼儿参与游戏体验,感受作品的情节?我们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设计游戏的语言和动作,让幼儿动起来。

当我们在和幼儿一起阅读童话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时,阅读就演变成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幼儿获得对故事的理解,知道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体验到了阅读的兴趣。
        (四)童话故事多元选择                                  
        1. 从幼儿兴趣特点选择书籍。
        首先,从幼儿感兴趣的核心人物展开。在班级同伴的相互影响下,幼儿往往会对某个形象产生共鸣,特别是一些可爱形象。如男孩子喜欢“海绵宝宝”,会经常模仿海绵宝宝的语气、动作等,女孩子喜欢“芭比公主系列”。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选择阅读相对应的童话故事。其次,从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展开。有的童话故事的绘画色彩和图案形象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很快便接受幼儿教育作品,理解作品。
        2. 从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书籍。
        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体验是不同的。小班幼儿比较适合故事简单、语言重复、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人物的形象以小动物为主体,人物角色简单,如,童话故事《好饿的小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语言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所理解。同一个童话故事,如果被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选择,那阅读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样是《好饿的小蛇》,如果大班幼儿阅读,不妨让幼儿观察引言和结尾实行比较观察,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
        3. 从童话蕴涵的价值选择书籍。
        每个童话故事都蕴涵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有的童话虽然内涵很丰富,而且很有教育价值,但不适合在幼儿阶段实行阅读。我们在选择童话故事时,既要考虑到它的价值功能,又要考虑到内容是否易为幼儿所接受、所理解。例如《丑小鸭》的童话故事,安慰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培养幼儿形成坚强、勇敢、不轻易放弃的品质。
        不同的童话故事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幼儿对童话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以及童话本身所蕴涵的价值。在充分理解童话内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发童话资源。首先我们要确定大班年龄阶段的体验式阅读的目标,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将童话视作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使其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补充,以体验式阅读的形式实行展示。
        三、成效分析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促动孩子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孩子的感官体验,让孩子与阅读内容发生多维、多层的联系。
        1. 体验式阅读区域--阅读兴趣浓郁。
        阅读区域是体验式阅读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在创设阅读区域时,也注重了对阅读区整体环境的思考,我们在各班选择阅读区域,一般是选择比较安静又有合适光线的地方,并考虑与其它区域的相邻设置,主要是和比较安静的区域设置相邻,避免和一些热闹的区域相邻。那么体验式阅读区域和一般的阅读区又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是体现在提供的材料,除了图书外,我们还配置了一些音乐光盘,一些道具等,而且没有固定的桌椅,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座位,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2. 体验式阅读空间—亲子阅读互动。
         要让幼儿能真正获得体验式阅读的乐趣,亲子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我们为幼儿开设亲子体验阅读空间,旨在加深幼儿对阅读的体验。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楼道处宽敞明亮且安静的空间,建立亲子体验阅读空间,投放不同类型的童话读本。家长和幼儿能够共读一个故事,读完后分项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验。我们相信,这样的亲子阅读对幼儿一定有极大的促动作用,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体验式阅读突破了传统阅读中教师干涉的阅读和幼儿自由阅读的两种模式,而是一种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在教师的指导下,伴随着幼儿的审美、情感、道德等体验,实行自主阅读的方式。开发童话资源,可让童话资源在体验式阅读中得以充分展示,让幼儿在阅读中有所体验,使幼儿体验式阅读得以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朱莉琪《儿童科学概念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