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平
青海省格尔木市新华中学 81609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的融入,智慧教育的推进,在坚持计划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 农牧区 教育 转化
对于农牧区学校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它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目前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的融入,智慧教育的推进,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现状分析
1.学困生对学习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从而放弃学习。
2.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语文是一门具有语言性、工具性的学科,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缺乏思考的动力,不想动脑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
3.学习方法不当,缺乏信心。学困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是成绩不见进步。学困生上课效率低,抓不住重点,别人一听就会的知识,学困生就是听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学困生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学困生一般都比较贪玩,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农牧区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
5.家庭教育,重视不足。学生学习不良,不仅和智力有关,还和心理,生理等内在因素有关,更与造成身心变化的外在因素有关。如:父母离异,家庭困难,家长漠不关心等。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开始厌学,作业拖沓 ,不做作业等坏毛病就出现了。
6.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困生的家庭作业胡乱应付,写的乱七八糟,家长一点都不重视。由于家长的不配合,长此以往下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很糟糕,语文知识课堂上没有学会的,课下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导致越拉越多,越来越不想学习。
二、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
要为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在班级中因某个方面的缺点而后进,所以他们敏感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老是对后进生这样说:“你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你是我们最讨厌的”“惹麻烦的处处是你”等,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削弱自信心。与优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一个信念:“我相信自己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我首先对学困生进行归类分档,并分析导致他们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分析的结果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后进生往往受表扬的机会较少,这使他们感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有一种自卑感。然而每一位学困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和鼓励。
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我正是抓住这一点,总是非常细心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困生沐浴在被肯定,被承认的温馨之中
三、通过帮助激发自信,促其进步
学困生一般心理压力较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老师根本不喜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如学困生在发言中,语言表达难免出差错,这时作为老师必须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尽可能对他们讲“不用怕”。亲切的语调可使学困生不会感到望而生畏,气馁。而且还应该对症下药,面对他们的确想回答但回答不好或不会组织语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他们不会说,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一遍示范,教师的耐心是对这些学生最好的鼓励;当他们不会自学时,我觉得教师也应该弯下身子再单独教一教他们,直到让他们像优生一样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拿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张某来说吧,他学习成绩很差,而且有厌学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表现在语文上,课文读不连贯,作文写不好。对此,我把他当做重点教育对象,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有信心,不要放弃自己,并且在课堂上总是多关注他,课文一遍读不好,我就一遍遍教他,课上时间不够,课后我再单独陪他一遍遍地练习,直到练会为止。作文写不好,我便一点点地辅导他,鼓励他,彻底帮助他消除畏难情绪,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学生不仅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而且他的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经常滥竽充数,不能自主投身到学习中来,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要让学困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就必须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如举一反三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段落结构基本相同,比如《四季之美》这一课,老师先指导学生精学描写春天黎明这一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学描写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特点,最终达到学困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对学困生一视同仁,加大对学困生的鼓励
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自卑感,面对老师或者同学,每个学困生都有疏远、抵触情绪,作为老师,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要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我采用各种方法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大胆地和老师说心里话,培养学困生愿意听老师的话,通过沟通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和其他学生一样无拘无束,自由的学习。
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变,在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寻找有利的时机,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要给予指导,给予针对性的评语,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将批评转化成鼓励的语言,有效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提高语文成绩。
六、加强和家长的交流
在农牧区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经常召开家长会、教师对家长进行家访等方式。这样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
总之,在我们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坚持计划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2]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