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的现状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徐菊
[导读] 对于残疾儿童,教育是他们的基本需求之一
        徐菊
        江苏省溧阳市别桥中心幼儿园   213321
         
        【摘要】对于残疾儿童,教育是他们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他们提升自身文化水平、走向独立、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的重要途径。在当下,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教育采取了诸多方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在某些政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对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融合教育也要因地制宜,以政府为主导,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创新。
        【关键词】残疾儿童  融合教育  现状与反思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残疾人的教育,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残疾儿童的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残疾儿童的教育状况仍不乐观。残疾儿童有各种原因而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状况不容忽视,因为被学校同学或家长以各种理由排挤最终被迫退学,甚至一些残疾儿童对自己感到自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对残疾儿童教育的进行。保障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才是重要工作,呼吁社会关心残疾儿童,保障他们受教育的义务。
        一、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的意义目前,残疾儿童群体复杂且规模大。由于身体不健康,年龄小残疾儿童在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可以更好缓解这一状态,满足残疾儿童在教育方面的需求。许多残疾儿童,他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但教育对残疾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他们成年后独立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保障残疾儿童对教育的需求,促进社会服务的发展。融合教育需要特殊学校、普通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相互合作,才能更好满足残疾儿童在各方面的需求,以保障他们应享有的权利。可利于学校家庭和各个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社会服务发展能力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的措施
        2.1关注残疾儿童,提高其自信力 残疾儿童在学习中会由于自身缺陷产生自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关怀。不能因其身份特殊而对他们使用异样眼光,相较于正常学生残疾儿童心理更加敏感,在求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多关照他们。尤其是受教育权,这是作为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有些残疾儿童心理上的疾病远远大于身体上的,这就需要多关注他们弥补心理上的空缺,改变某些儿童自卑的现状。对于残疾儿童教师更应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身体状况和心理上的问题,以便更好对其进行教育。多与残疾儿童进行沟通,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指导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减少生活中遇到的阻碍。
        例如在玩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木头人,让小朋友手拉手围在一起一边走一边说着一二三木头人,说道最后一个字所有人都摆出一个造型不许动。教师要注意学生安全,告诉学生不可追逐打闹。也应注意保护残疾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被其他学生欺辱,若有此现象教师应第一时间站出来解决此事件,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做好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周围的同学,家长,教师更需要关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
        2.2转变理念,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融合教育最主要是将儿童参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全部清除,实现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残疾儿童的需求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营造一个宽容,友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残疾儿童并不影响个体其他部分机能正常发挥,因此,应采取措使残疾儿童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教育公平,需要社会上各个组织努力而不仅是学校采取的对每个同学持有公平理念。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也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在班级上,教师也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学生唱儿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歌,之后可以让学生表演给大家听。教师应多关注残疾儿童鼓励他表演唱儿歌,教师可以与残疾儿童一起唱来增强有的自信,最后给予他奖励。对于残疾儿童也有利于减少其自卑心理。并告知学生同学之间应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道理,让残疾儿童感受到关爱。这不仅有利于治愈残疾儿童当下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其成长对于儿童独立有重要作用。有些残疾儿童在智力听力等方面存在疾病,在学习方面比较困难,但不能因此就剥夺其受教育权利。而应根据残疾儿童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教育。
        【结束语】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要及时进行,根据其不同年龄和残疾程度采取不同措施。良好政策为社会服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社会服务发展完善。及时化解家长之间,学生之间各种问题和矛盾,为残疾儿童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政府也应及时进行科学规划,积极调研总结,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对残疾儿童教育落实到位。完善基础设施,采取适合残疾儿童适用的设施,为残疾儿童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1]梁梦君,宋国语,陈夏尧,徐思思,王雁.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残疾人研究,2020(02):12-22.
[2]行红芳.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困境与发展策略[J].中州学刊,2015(11):8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