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   作者: 李涛
[导读] 基于信息化视域下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李涛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基于信息化视域下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流程,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和内容,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和直观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视域;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传统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单一形式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很少将一些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得数学课堂显得单调且乏味。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希望,他们开始尝试结合信息技术打造数学课堂,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将详细阐述信息化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师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导入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技术成为数学教师辅助教学的有力武器,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提高,有利于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和开始环节,它对学生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教学,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迅速融入数学课堂环境,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学数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课堂,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数学知识点。在课堂上,数学老师会把细胞分裂的图像展示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数一数细胞分裂的次数和数目,来总结它们之间的联系。同学们看图中细胞有规律地变化,很感兴趣,能迅速总结出细胞分裂次数与数目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y=2 x”的表达式。然后,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几个指数式呈现给学生,继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相应的指数函数,并从中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概念后,数学教师再借助多媒体制作几个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性质等内容。由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融入情境,从而更方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能够跟随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
        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围绕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资料补充,传统的技术手段基本上是以备课为主,即教师备课的资源决定着教师课堂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的容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快速提取相关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
        就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例,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随机事件的计算方法及必然、不可能事件等。本章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以完成课堂例题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例题掌握学生的知识点,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际上,在随机事件概念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简单例题内容感到厌烦,因而希望了解高考随机事件的概念知识考核方式及题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电脑上搜集有关随机事件概率的试题,并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迅速整理提供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高考题型,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题型的内容,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效果
        课后复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指导中,课后复习一般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干预。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为学生提供复习资料,同时利用微课丰富学生的数学预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另外,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钉钉等方式方便学生进行复习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提高课后复习的质量。
        就以三角函数单元教学为例,当完成单元教学后,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一章设计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任意角度及其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每个知识点都比较多,单纯靠学生个人复习很难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所以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一是教师结合《三角函数》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微课复习资料,鼓励学生按照复习资料复习并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任务,结合作业内容反复观看微课资料,逐步构建起三角函数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二是教师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在三角函数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三角函数图形与性质的理解、应用等问题,三角函数的引导公式等内容都会给学生预习带来障碍,教师可通过钉钉群、微信群等渠道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中互补长短,提出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针对共性问题可以在下一节课集中解决,对个别问题可鼓励学生结对帮扶,通过复习指导的方式逐步提高复习质量。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课后复习环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复习资料及内容,并积极有效地辅导学生的数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结论:总之,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为高中数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指导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发数学信息资源校本,做好数学教学的合理渗透,帮助高中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建凤.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信息化教学,2018.
        [2]王成,陈文清.浅论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下),2017(11):122+124.
        [3]谢国珍.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分析[J].江西教育,2015(33):27-28
                [4]李建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J].备课心得,2016.
        [5]尹碧兰.?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