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期   作者:焦明静
[导读] 在高中生物学系统而又繁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

        焦明静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442300

        摘要:在高中生物学系统而又繁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一些知识很抽象,离自己的生活经验太远,学习起来很困难,学习热情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课堂环节进行多方面的优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升、兴趣。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可分为三种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探索水平。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但事实证明不求甚解的背诵,不仅对学生学习无益,还会消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和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优化课堂环节,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问题引领促进学生去思考。
        平铺直叙的课堂是令人感到乏味的,通过问题引领,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的课堂设计,更引人入胜。
        以必修一教材第六章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为例,我们首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景:给学生播放相关电影片断,指出每个人都会走向衰老,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细胞也是如此。接着提问: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年轻人甚至是婴儿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呢?待学生回答后给予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个体的衰老和细胞的衰老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121和122面,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待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之后,经过讨论交流,进行问题展示的课堂环节。待学生讲出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以后,接着向学生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老年人头发变白、皮肤出现斑点,皮肤干瘪松弛等的现象,要求学生从细胞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待学生分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强调细胞衰老的特征以及引入对衰老原因的了解。待这些讲完之后,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细胞从新生、分化、到衰老之后就走向了死亡。有时我们不小心将手划破也会导致细胞死亡,这与细胞自然状态下的正常死亡有区别吗?有哪些区别呢?要求学生继续预习教材123面和124面,完成细胞凋亡的预习内容。待学生预习以后由学生讲解区别。最后教师点评:细胞死亡包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并进一步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属于细胞凋亡的几种类型并举例以及属于细胞坏死的类型并举例。
        在堂课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去思考解决。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二、将生物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要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教师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比如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人们进行日光浴这一行为进行利弊分析。晒太阳一方面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但是要适度,因为空气中的紫外线也会导致皮肤癌。还可以提出为了预防癌症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习惯需要改进等等问题,帮助学生讲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再比如我们在学习必修三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可以联系到平时生活中有的学生可能经历过的脚磨出水泡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这个水泡就是组织水肿形成的。在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联系到生活中有人说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让学生来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目的让学生明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在生物学的高考试题中,往往注重将生物学知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情景进行题目设置。比如今年的八省联考湖北省自主命题的生物学试题中,选择题14题就考查了生活中我们吃的黄豆芽出现发绿是由于光照条件诱导黄豆芽产生了叶绿体。第15题考查了“血清疗法”,结合社会热点新冠肺炎的治疗考查了血清中存在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我们一定要试着给学生留出空间,充分的展现自己。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展示呢?
        首先,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留出合适的时间;其次,要依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讲解和示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不愿意展示问题的时刻,这个时候更要把握住时机,不要急于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普遍沉默之后,针对这个问题先进行讲解和示范,再让学生讲解类似的题。比如:要求学生解释各种情形下组织水肿的原因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组织水肿原因分成两类:血浆渗透压下降或者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然后以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为例给同学们示范分析方法,最后再让学生们分析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等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这样,学生在有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之后再去回答,从中就提升了课堂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冬琴. 生活中的生物知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J]. 高考, 2016(21).
2.迟晓兰. 把生活实例切入生物课堂[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1(11):24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