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姣姣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虹桥学校 238300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在倡导素质化教育的当今现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有效地帮助留守儿童塑造健康的心理,班主任教师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在充分认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对学生们进行辅导,让学生们能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消极作用,若是不能及时疏导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学生心理不健康也就成了时间问题。所以,小学班主任要积极调整自身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基于此,下文将针对农村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详细分析,然后再提出针对性的辅导策策略,以便为相关教育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父母关爱不足,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既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也不能经常和孩子们通过。在缺乏父母关怀的状态下,留守儿童们内心的苦闷、烦恼只能积攒在心中,对父母亲情的情感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在消极情绪的长期影响下,心理健康问题悄然而至。还有一些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得法,又时常会因为孩子的发展达不到自己的期望陷入急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就会将“棍棒底下出才子”奉为圭臬,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施以暴力,说出“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就用这种成绩回报我。”的话,这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复杂的心理,既想要学好有没有自信,严重者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
2.缺乏父母关爱,抗压能力差
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需要外出务工,所以监护者多为(外)祖父母,这些监护者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年龄普遍偏大,无暇或者没有能力管束孩子、指导学业,只能满足留守儿童最基本的衣食住,既不能对孩子的肆意玩闹采取有效管理,也不能发现和疏导孩子心中的苦闷情绪。
尤其是父母和孩子通电话时讲得最多的也只是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却没有半点关注,对于生活中的问题也只能用“不懂事”来概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面对压力时不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释放,内心世界也会逐渐走向崩溃,对于带来压力的事物本能地想要逃避,遭遇挫败就会将消极情绪扩大。
3.学校教学实力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不及时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在留守问题严重和区域内教学资源不理想的共同作用下,班主任教师需要承担的心理疏导任务就显得异常沉重。加上此类学校整体教师资源不足,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态并不乐观。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探究
1.借助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在于无人疏导,学生们只能将苦闷的情绪压抑在心中。主题班会活动恰恰可以给学生们创造表露心迹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主题班会的机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困恼和烦闷倾诉出来,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开导。当然,不少学生会因为自卑、害羞的心理不敢和大家坦白,所以教师在班会教育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即让学生从自己的小烦恼开始说起,如“感觉某学科的学习不得法,努力没有收获”、“与其他同学或家人产生矛盾”等。尽管这些问题比较小,但却也会在逐渐堆积的情况下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机会教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看待这些事情,从而让学生在解决小烦恼的同时认识到教师是可以倾诉的对象。
2.为学生提供师生交流渠道
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主要是因为学生和教师间存在隔阂,学生不会主动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分享给教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群体,了解学生们的特征,从交流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教师可以和学生公布自己的时间表,让学生可以在有问题的时候咨询自己。考虑到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习惯在现实中和他人交流,教师就可以提供自己的微信账号等联系方式,让学生从线上联系自己。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更加乐于将自己的烦恼分享给教师,而这也给了教师加深了解学生、疏导学生心理的机会。
3.教师应当和家庭建立联系
学校和家庭作为教育的两个主体,应当携手肩负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借助主题班会等活动了解学生们的烦恼以后,可以将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反映给家长,并且用自己专业的教育知识指导家长,让家长能够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防止孩子因为家庭压力过大出现的自卑、心理脆弱状况。同样的,家长也要和教师反映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从而构建起双向的交流渠道,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农村学生在今后社会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松兰,高姣,刘婷.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20(39):87-88.
[2]令扶国.在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课外语文,2020(0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