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丰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3120021
习总书记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教育也是,尤其是疫情之下,教育正以与这个时代同步的变革不断创新、衍生,学校教育的新生态正在加速到来,教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的开启,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疫情期间正确利用教育资源,在云端为教师开辟教研平台,帮助教师解决线上教学困惑,将教师培训转型线上研训模式,是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通过营造一个智慧、合作融通的校本研训环境,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进而借此契机以拓展、加深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四位一体”成为学校探索疫情下教师研训模式的校本新路径。
一、实“点”分步推进——依教师成长之律,精准定位“五四”培养模式行动路线图
以促进教师完成线上教学工作任务为主线,以优化特殊时期学校管理方式和关键环节为重点,将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学习与教师培训课程的实践应用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推广使用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改善教师信息化管理行为的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在线教师培训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规划与设计,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与管理精准提供“营养”和“水分”。
“蕙美学府”通过在线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搭建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使工作室成为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的专业组织。主要通过“5”模式开展:技能熟练式、校区研讨式、师徒结对式、教学比武式、专业引领式。
“蕙美智府”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院校对智慧教育的引领作用,联合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共同搭建智慧教育研究、交流、应用、服务平台,开展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升、提供区域和学校信息化规划咨询服务、在线观摩示范等活动,提升学校智慧教育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培养教师智慧教育专业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蕙美研府” 借力高校、区教育局、区教研院多位领导、专家、教授的力量,陆续开展多项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工作,实行三级课题制,使科研模式多样化,利用高校资源库,做到人人有课题:一级学校层面课题引领,二级学校部门层面管理工作研究课题推进,三级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小课题深入研究。通过“4”模式展开:教学反思模式、问题会诊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评价考核模式。
二、联“线”骨干带动——应教师发展之需,创新赋能“三五”“云端”服务方式
以线上培训服务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教师与浙师大专家之间的联结和互动。依托线上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深度应用,构建属于符合教育特色的“易用,好用,乐用”的信息化常态化应用的生态环境,并使学校朝向未来智能时代发展,以特殊时期创新“云端”服务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三要素五平台”(三要素: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一张教育物联网、一组智慧教育软件;五平台: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学习服务平台、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多元互动服务平台)推行将网络研修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重点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三、亮“面”主题研讨——深化战线伙伴协同,有效提升“三三”线上培训合力
传统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以专家讲授为主,在封闭的空间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隔离开来,知识的开放与流动受到限制。疫情期间,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更加凸显,学校将课程资源与各类教学活动汇集于互联网中,让参训教师不再局限于统一的固定场所,而是基于信息技术建构的自由的学习时空,实现教研方式的转型。疫情期间,我校研发“三三”线上培训模式,精心组织有效研讨,主题研讨内容的确定须由专门的主持人进行撰稿,经中心组成员进行审核后,方可在网上发布主题。分层研讨,资源合作,互融互通,借助师大专家的力量和骨干老师的力量,联系教学与教研、联合教研与课题,融通教学与课程,碰撞集体智慧风暴,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加强教师课改“智慧”。
“三三”线上培训模式包含三种培训形式和三个平台。三种培训形式分别为:即时性研讨、问题式研讨和系列性研讨。三个平台则包含工作坊、导师团和蕙美成长营,工作坊面向全体教师,特指教师线上工作平台;导师团即选取各个学科富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形成学科导师团;蕙美成长营主要针对两年内新教师的发展特点,让新教师在培训中快速成长。
四、筑“网”线上评价 ——会教师成长之乐, 有效依托“三府”工程释放效能
疫情期间,考虑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校将原有的评价模式进行修改,相比于传统的评价模式,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伴随式评价将增长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研训过程中教师的生成性发展。每位教师的多维度评价将生成教师的个人评价档案,跟随教师的学习经历进行有针对性、实时性的反馈与互动,从而让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
建构以伴随式为主体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遵循多元性、定量性、及时性,以及发展性原则。建立符合本校办学理念及教师培养目标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本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质量保障的关键。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多种方法构建了各级评价指标,确定整个评价体系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
采取上课展示、专题研究、讲座报告、现场会、学术交流、论文推荐、媒体宣传等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学校科研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为关注教师研训活动中的过程性发展,学校建立线上教研评价方法,包含钉钉教研情况、发表信息数、主题研讨发言次数及质量以及教研组开展情况,综合四个方面分别给出分值,最后汇总进行评比先进个人。
总之,通过快速形成一体联动的局面,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助力教师线上培训精准识别特殊时期工作重点和主要矛盾,助力教师拥抱数字化,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