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让地理教学更精彩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周伟
[导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周伟
        威海市望海园中学,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多是全球或者全国范围内的经典案例,具有典型的地理意义,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陌生很遥远。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研学旅行中亲历的地理景观、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丰富。
        关键词:研学旅行 课程资源 地理教学
        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地理资源
        1.慧眼识地理,路上风景无限好
        在研学旅行中,处处留心皆地理,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专业知识,用慧眼去观察并发现与地理课程有关的、有价值的地理景观,这是研学中获得地理课程资源的基础。2018年秋,在去往威海实践拓展基地的路上,我引导学生们,一起看太阳升起的方向、楼房阳台的朝向、路边成排摆放的又低碳又便捷的共享单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观察高速公路北侧的沿海防风黑松林、不远处高速铁路以桥代路、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清晰可见的山脊山谷,还有缓坡上层层的梯田、梯田上种植的农作物和果树、山坡上转动的风力发电风车……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这些都是很棒的地理课程资源。
        2.镜头拍地理,这里景观独好
        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地理景观照片,能真实直观反应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外貌特征,鲜明生动。研学旅行中要善于用手机、iPad、摄像机等拍下具有地理课程资源价值的镜头,而且要有新意,既体现地理性又体现艺术性,研学回来再用地理语言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描述,以备地理课程中运用。2019年暑假和学生去昆嵛山研学,正值前一天下过大雨,经过一条河流河水很黄,我们一下子想到水土流失,就拍下小视频,作为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一个课程资源。当然,研学旅行中开发的课程资源往往可以成为综合性的教育资源,我们拍摄的河水正合适选择了宽河道流向窄河道的河段,宽河道中水流速度慢而窄河道水流速度快,这个小视频还被一位物理老师拿去作为能量转换的举例。一举两用甚至多用,开发这样的课程资源何乐而不为!
        3.手笔记地理,无限风光尽被占
        研学旅行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留心观察还要有行动随时记录,记录对所发现地理景观的描写、地理景观与地理课程的联系、何时使用等等。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描写同时融入教学,更有助于知识的呈现,教学也会更精彩。例如,在拓展基地户外拓展休息期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到附近苹果园,看到果农们正在进行苹果摘袋工作,苹果摘袋后地上铺上反光膜,孩子们询问得知摘袋是为了着色,而铺上反光膜后增加光照,提高反光率,使苹果着色全面,而且着色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倍以上。我们就将这个摘袋、铺反光膜、果农伯伯介绍的过程记录下来,有的同学记录在制作的手抄报中,有的同学制作成微视频,这就在研学课程中获得了很好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材中,学习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时提到瓜果颜色鲜艳的原因是夏季光照强烈且光照时间长,我们开发的这个“苹果摘袋铺反光膜增加着色”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然更透彻了。
        4.舌尖品地理 ,润物无声细水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研学旅行应该是品味当地的美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着重思考这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当地文化交流、与当地文明交融的旅程。

2019年暑假,“一带一路”研学旅行路上经过黄土高原,当地秦腔高亢嘹亮的民歌与千沟万壑的地形有关;而窑洞民居得益于黄土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当地吃面食是由于气候较干旱种植小麦为主等,这些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正确人地观的生动素材,这样的素材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运用研学资源,助力地理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目的是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明确知识的实用性,或解决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用事例证明教材的观点,或展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情境创设,适时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在适当的时候把握关键点巧妙融入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导入新课时引入研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适时引入研学资源,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当学生对教材某些内容学习比较困难时,适时引入研学资源,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案例探究,适量融入,启迪思维
        在选择研学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时,要选准切入点,找准切合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荣成烟墩角研学旅行过程中探究过海草房。通过实地观察海草房屋顶的形状、屋顶上厚厚的海草、平整的石头墙,结合课内知识和研学前搜集的资料,分析海草房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感受人地和谐;通过走访村民,了解人类哪些活动致使海草房减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草房,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保护非文化遗产贡献力量。教材内容中学习与探究“乡村民居与环境”,重在探究乡村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研学旅行中海草房的课程资源作为本节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能够充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内容拓展,适度添加,开阔眼界。
        内容拓展要紧扣教学主题,一方面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典型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不可喧宾夺主,漫无边际地拓展。例如,教材中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到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举例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昆山张予墨家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中拓展我们身边开通的青荣城际铁路和研学旅行中乘坐省内动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开阔眼界学习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试题命制,适当选择,引发思考
研学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能营造鲜活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可将这些素材作为情境资料命制试题,考查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例如,考查“清洁能源开发”命制试题:
        每年夏季大量游客到威海旅游,发现很多如图所示的设施,据导游介绍这是威海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强市的举措之一,你认为威海市适合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这个题目涉及的图片内容研学旅行中同学们都见过,通过这个情境立足生活挖掘,引发学生思考,构建起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赋予试题更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学旅行中的课程内容、师生本身的经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鲜活生动、贴近学生的资源并恰到好处地融入地理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地理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毕孝梁.“体验式学习”在地理研学旅行中的意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4):27-29.
[2]郑昕.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