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雄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
摘 要: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应具备的时间与空间认知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意义和方法,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旨在为以后的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教育; 历史教学; 时空观念; 教学策略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为何要培养时空观念?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都有三个基本要素:人、时间、空间。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得是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主要的教化功能。新修订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重要基础,既是学生对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一种认知能力,更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与现阶段教学目标是相符合的[2]。历史新课标要求我们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可灵活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域辨别其背景。
就实用性来说,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条件,所以时空背景就成为学生探究每一件历史事件不可忽视的必要因素,如果能将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线索的发展规律搞清楚,那么学生在将来的历史学习中就可以利用时空观念认知唯物史观,进行历史解释。
(二)与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相符合
人类的共同的历史是一部完整的历史, 这也是历史教材的编著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原因。 历史事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似性、相通性和规律性的。 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将历史时空分散的历史事件以及现象加以整合分析以总结出历史演进的规律,学生能了解历史事物之间的相通性和规律性进而理解事物发展的整体性规律,在历史学科内的知识迁移、中外时空的迁移以及历史与现实间的迁移的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历史时空迁移能力。
(三)体现出历史学科的价值
一方面,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范畴之内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知到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将历史事件放置于特定的时空之内,才能体现出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的意义。同时,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学科领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探究提供支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涉及到诸多内容,以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学科价值。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
(一)识别历史地图,挖掘历史信息
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教材中较为常见的信息形式,它展示了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活动进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此环境下人类活动的形态,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历史地图,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地图中所隐含的信息, 将地图作为除文字和文献之外的重要史 料,了解不同时期的地图的内容,如疆域、地名等的变化,通过对地图的研究教学,帮助学生构架出一个动态发展的时空格局。
例如,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带领学生学习交战双方的军队、主要战场、行军路线等内容,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在这期间也派兵前往朝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研究讨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为什么在朝鲜停留,结合史料引导学生推断日本只是以朝鲜为跳板,最终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国,教师可以围绕战争形势图中的显性信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分析图中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历史事实,基本还原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由此可见历史地图的重要性。
(二)运用历史比较法,促进知识记忆
历史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存在相同要素历史事件的异同点来学习历史的方法,从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入手,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比较法经常将两个十分相似的历史事件拿出来进行对比教学,但过去的对比记忆范围较小,我们通常只对比显性的和相似度较高的事物,而对于一些在内部存在联系的事件的共同点挖掘得不够深入。
采用历史比较法的优点在于:从横向对比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而从纵向对比中,学生可洞悉某一地域的文化发展过程。这些横纵向对比交汇一起,便形成了历史时空观念思维。
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1中“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单元时,我们可把与我国春秋战国的思想这一阶段进行对比,让学生既从中外的发展中看到古代中西思想的不同,又可以加深各个主要思想家出生地、活动地点、著书立说对后世的影响。这种横纵向对比交汇一起,便形成了中西文明以及古代近代历史时空观念思维。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 不能只讲述课本教材上存在的单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注意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即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 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阐释清楚历史背景或是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侧重时间和空间的讲述与融合,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想要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起来, 可以合理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 不同时代的地图是不一样的, 教师可以通过用古时候的地图与现在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空间意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不同朝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时, 可以借用历史地图,在讲述历史路线,或是古丝绸之路,或是红军长征的路线,或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 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片重现历史,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利用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时空的不同特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教师在讲述战争史内容时, 就可以选取优秀的、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同样, 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遗迹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历史时间轴以及空间轴的方式来讲述。 这种方式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 使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整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学习体系。 教师若是将这多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合理科学地应用起来,就可以显著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就能够落实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综上所述,时空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举措,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时空观念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逐渐学会以时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的理念真正落地于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2]李义初.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钥匙——以“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