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丁晓瑜
[导读] 核心素养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观都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中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内容

        丁晓瑜
        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观都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中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内容,实际上,核心素养目标的确立正是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产生的,同样,核心素养目标的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逐渐有了新的教学方向,笔者将详细探究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目标;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
        引言:核心素养目标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师的教学效率,拓宽教学路径的同时探寻新型教学道路。地理教师在探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时,要透析班级学生对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认知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定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拟定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通过设定综合性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地理教学工作,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地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定三维教学目标,使教师设计的教案更具实效性、可能性。
        一方面,地理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判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对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积极的思考、回答,透析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中是否能对知识内容积极挖掘和探索,此外,教师要分析本班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和地理基础知识能力,构建符合班级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稳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地理教师在设定三维目标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内容的积累。要知道,基础知识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内涵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1]。此外,教师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通过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同时对我国严峻的地理生态有所启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保护意识和生态防护意识。
        例如,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中“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大气上的水循环”进行教学时,要在教学目标安排上,使学生对水汽输送、蒸腾、蒸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等地理名词进行熟练地掌握和记忆,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大气水循环图片掌握不同阶段“水”的形态和特征,保证学生能够根据某一相关图片推断出所属地理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
        二、立足核心素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经常过度贬低自己的学习能力、打压自己的学习信心,所以说,地理教师在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发挥自身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们在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积极展示自己对某一地理现象和生态问题的探究成果,让他们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的同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鼓励,有效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对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他们的独特想法和个性观点,以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2]。


        例如,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中“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的“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探究农民工现象对人口的影响,并利用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阐述。在学生开展小组互动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农民工现象,对具有个性观点、见解的学生进行肯定的同时,使每个学生能够积极拓展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阐述农民工现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优点和缺点。
        三、立足核心素养目标,结合信息技术落实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具备完善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带领他们接触更多当代的教育教学技术,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信息收集渠道,使他们在自主预习、自主复习和自主阅读过程中有基本的信息基础保障,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对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第一,地理教师要在教学导入环节中采用比较生动的视频教学法,使学生从高强度、快节奏的文化课学习中跳脱出来,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面对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在视频导入过程中截取高质量的地理纪录片片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
        第二,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人地协调观,使他们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集中方式[3]。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总结不同生态问题的探究思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生态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例如,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中“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微课视频系统了解近几年我国的生态保护政策,掌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内涵以及要实现相关环境保护目标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四、立足核心素养目标,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想提高班级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增加实践应用教学活动,通过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夯实他们的地理理论知识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常见生态问题、水污染问题、垃圾污染问题等,使学生注意总结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解决措施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采用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维护身边的生态。
        例如,地理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二必修三中“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平原地区对环境生态健康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平原地区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的严重危害,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减少污染保护身边的生态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入手,使学生在系统、全面、动态地认识地理生态问题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鑫.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100.
[2]杨敢.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88+90.
[3]朱振谅.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教育教学[J].考试周刊,2018(85):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