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孔北娇
[导读] 为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本文通过收集社会近期出现的热点现象

        孔北娇
        广东省信宜砺儒中学
        摘要:为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本文通过收集社会近期出现的热点现象,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的观念,肖汉仕教授的观点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如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等状态。他的观点正是我们平常用的最多而且通俗易懂的观点。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过程,包括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三大习惯的养成集中起来就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在当代中学生中,心理方面发展的速度比以往的要迅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非常的明显,喜欢追求毫无管束的自由,经常与学校、家庭发生矛盾。中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育时期,随着生理的日渐成熟,中学生开始渴望与异性接触交往,但又存在迷茫、害羞的心理。同时,一些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思想严重,导致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使他们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有一些父母则是“全包干式”的溺爱,导致中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薄弱,不懂换位思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导致其性格孤僻无法与同龄人好好交往、与长辈好好沟通;从而导致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结果却是令人担忧。如王东宇2015年对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的研究中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0%;浙江教育学院对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中学生各类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高达25.2%。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等人在2018年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等四项上所占的人数最多。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因素是位于众多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的首位;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一个家庭,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礼貌礼仪、为人处世以及对子女的情感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此意。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的现状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疯传的一段视频:某初中孩子玩手机,其父亲把手机扔楼下去了,接着孩子也跳楼了,父亲扑在儿子的尸体上不停悲伤哀嚎。在这事件里,儿子在情绪上根本不考虑后果,分不清轻重,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对他不重要甚至有害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一种过激的行为,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父亲扔手机这冲动的行为是把爱理解为管,把严格理解为粗暴,以长辈的身份进行所谓的“教育”,殊不知,孩子正处于青春时期,叛逆意识、自尊心都很强。既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选择了不理智的逃离。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相互尊重、相对的平等,保护子女的隐私,以平和的语气语调与子女沟通,询问孩子的意见,顾及子女的感受,与子女换位思考等。冰冻非一日之寒,视频中的孩子为什么会整天沉迷手机?是不是父母也整天玩手机?或者是父母工作太忙以至于忽略了他?这些都是有很大可能的。
        在刘建榕、刘金花在2018年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并且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效应。“男童被踩母亲发飙,女孩妈妈批评不痛不痒”的新闻、视频传遍网络。

从小孩子方面去看,小女孩踩了小男孩后不道歉的同时还继续攻击性地推其他人并且劝说无果。从大人方面看,男孩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踩情绪激动,情有可原;女孩妈妈虽然一直在道歉,但犯错的是女孩,并没有让女孩亲自向男孩道歉,并加以教育,指正踩人家是错误的,而选择自己背黑锅。不难看出,这小女孩平时家长不管教,比较自私霸道,为所欲为的。父母应该把道歉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她知道无论何时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并承担后果。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孩子小为由就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将来孩子必定被世界狠狠地管教。
        三、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建议
        孩子的快乐与独立,父母亲的支持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本人认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可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1、满足孩子最心底的要求——陪伴
        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父母最好是都在身边,因为孩子需要有个“身份”的认同,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同时,他需要知道:我是被这个世界欢迎的,可以陪伴中拥有“安全感”;陪伴可以培养孩子的信任感、以及爱与被爱的能力。
        郑立峰老师在新书《家庭系统排列》中写到——0-7岁期间,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有一段显著的分离时间(3个月以上),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亲子中断”创伤。分离的原因有因为父母关系不和,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的;更多的是因为经济原因,父母要外出打工,让孩子留在老家,即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在我们的高中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学生上课无所事事,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少,经常独来独往,与老师谈话一问三不知,与父母打电话只要钱等。这些都是典型“亲自中断”创伤的表现。珠江频道播出的《法案追踪》节目中经常播出一些关于留守少年的案例,有的为了有钱通宵上网,而通过拦路抢劫、入室盗窃等违法犯罪方式获得钱财;有的则是受不住诱惑,陷入不法分子的糖衣炮弹而偷食禁果丧失青春自我的;等等。这些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对其缺乏关爱、引导和教育而导致出现的后果。只要父母的陪伴和拥抱,重新建立信任和连接,这些孩子就会以乐观的状态代替原来悲观的样子。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
        正如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书读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读书,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好更多的选择;读书,可以让自己遇见更精彩的世界;读书,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3、重新审视并端正对孩子的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父母需要对子女少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一定能将子女培养成身心健康、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结语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子女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优秀的父母才可能孕育优秀的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茁壮成长必须的土壤。也就是说,父母是子女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宇.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15.26(9).
        [2]吴念阳.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18.27(4)
        [3]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志.2019.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