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余云杰 蒋荣浩 张晓林
[导读] 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余云杰 蒋荣浩  张晓林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方面,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 高校毕业生 就业观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研究现状
        1.1积极心理学研现状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是经过学者专家的参与,已经有了显著发展。任俊发布我国第一部积极心理学著作《积极心理学》,主要内容是研究国外先进的经验,阐述个体的积极力量,积极解释各类问题。目前我国主要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领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是其它领域还有待发展。
        1.2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研究现状
        经过不断演变,我国高校毕业生主要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为核心,经历过数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徒增,每一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就业问题是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观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提升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性,通过系统的就业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大部分学者研究主要在个人、家庭和政府方面,很少从积极心理学方面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2.1认知层面的问题
        就业认知能够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助毕业生找好定位,缓解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大学生对就业意义存在问题,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少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在选择工作地方方面上,大部分毕业生想要去上海、南京、杭州的发达城市,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愿意去西部或偏远贫困地区。虽然国家支持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去西部就业,但毕业生对此兴致缺缺,在广大毕业生认知观念中,就业动力更为功利性,缺乏风险意识。
        2.2情感层面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将要走出学校的毕业生们会面临剧烈的心理冲突,会因为就业状况发生心理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焦虑。对就业有多大的期待,就会有多大的失望,在面对就业的期望、环境、专业、性别等都有很大关联。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远远大于男生,就是找到好工作也会有所担心,文科的学生更为焦虑。湿度的焦虑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但是过度焦虑,会影响到身心健康;二、自卑与自负。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不敢去竞争好的岗位,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悲观的心态。也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自负心理,尤其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自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就业观,眼高手低看不起一般的工作。
        2.3意识层面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意志会出现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难以应对挫折。在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不可避免竞争和挫折,部分毕业生被拒绝之后情绪低落,感到沮丧。二、缺乏恒心。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因为缺乏恒心的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到了考试时缺考人数到三分之一。就算做了缜密的计划,缺乏恒心,依然无达到目标。

三、缺乏进取心。青年本应该时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部分毕业生缺乏进取心,被惰性侵蚀意志,在学校期间打游戏、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学习时间。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的指导作用
        3.1政府发挥作用,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
        在积极心理学中,构建积极的政府组织系统,是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有力保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要发挥作用,制定积极的国家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第一、政府要制定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大学生更多就业机会。第二、政府要宏观调控,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合理布局,与各大高校紧密联系,切合实际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帮助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用积极的案例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就业。第四、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因地制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2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自高校扩招以来,各大高校忙于招生,而且不断扩增新专业,部分高校扩招没有做好规划,导致设置专业时盲目跟风,形成高校毕业生人才过剩。高校应该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把握全局,要从长远、全面的培养人才。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培养,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设置实习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要多样化,要全面真实的接触社会,与企业联系,多参加实践才能真正的让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
        3.3营造和谐家庭,培养大学生独立精神
        在积极心理学中,一直强调积极的家庭系统,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个体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谐温馨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冷漠粗暴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生活更消极。家长要学会让孩子独立,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交际能力,不要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长期的耳濡目染,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3.4增强个人素质,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结合积极心理学原理,来应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要提高个人主观幸福感,就业过程中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影响,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大学生要增强积极的情绪,要幸福的享受现在,充满希望的展望未来。大学生还要培养积极的品格,需要长期的积累,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勤劳勇敢、谦虚卓越、乐观向上的人,要在实践中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积累经验,成为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的人才。
        小结: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存在一定不足,利用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进行指导,提供新思路,从理论方面支撑,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挖缺潜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在就业岗位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春梅.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1]宋蓓.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 000(083):3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