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花开,满园芬芳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游琴舒 严波
[导读] 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

        游琴舒 严波   
        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   610219  
        民间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美化着大众的生活,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校园里弘扬传统,传承技艺,促进文化自信,让非遗剪纸花开,满园芬芳。现以我校为例,分享我们的做法:
一、大教育环境下,课程开发背景
1、基于课程改革,剪纸课程被需要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
2、伴随生态办学理念,课程开发与实际相符。
        首先,有师资。恰好我喜欢剪纸,业余的时间都在剪纸学习创作中,剪纸作品多次获奖展出,已经是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民协会员,双流区剪纸艺术协会会长,具备课程开发的师资。
        其次,方便易实施。我校地处农村,家庭条件相对较弱,学生眼界不宽,而剪纸的工具材料简单,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学习创作,还能培养孩子专注、坚持、细致、创新等多种品质。因此,剪纸课程开发师生的参与性强,能更好的实现“互联互通,共生共长”。
        另外,与国家发展传统文化政策相符。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各种比赛、展出、活动随之增多,有了更多的发展与展示空间。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教学相长,拓宽课程内容方法多
    人美版现有的12册课程只有 7 课是剪纸学习内容,内容跨度大,简单了解剪纸还行,如果从弘扬传统,传承技艺的角度来看,就显得很单薄,需要增强剪纸课程内容的宽度。所以,我做了以下尝试:
1、拜师学艺,能者才能为师
        探寻名家,拜民间剪纸大师四川省非遗剪纸传承人陈世云为师,不断精进剪纸技艺。我相信“能者为师”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环,才是课程得以开花结果的沃土。
2、拓宽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可以定期欣赏学习到全国优秀剪纸动态,丰富我的课程内容设计,我特别关注《美在民间剪纸艺术》、《当代剪纸家微刊》……等公众号。
3、提供套餐,征求内容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动物、人物、生活、吉祥图案四大题材中,年段不同,兴趣点就不同。因此,着眼孩子们的诉求,分年段设计学习套餐,提供给班级进行选择性学习。
4、研究课例,剪纸表现灵活
     除了典型的剪纸学习内容,还有许多课例用剪纸方式表现效果方便快捷美观。如:7册的《多姿多彩的靠垫》用剪纸剪团花、角花装饰。10册《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剪纹样时,通过折叠一次剪多个拼摆组合造型,还可兼顾色彩变化。9册的《美术中的比例》用青花剪纸方式完成花瓶,既美观,又能很好的利用纸张的长和宽接近黄金比的优势,在上下左右剪掉的负形宽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保持原有的黄金比例关系。通过示范、微课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瓶身各部分的变化,利用对折或者团花的方式装饰纹样,快捷又美观。
5、挖掘文化,开发主题学习
        首先,用好元旦,春节剪窗花、做剪纸福等传统装饰,布置教室和校园。其次,抓好国庆、端午、六一、校园艺术节等时令题材创作,另外,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进行作品创作,赋予剪纸更多文化传播的作用。如:《永安的葡萄》,《四川的熊猫》,《生物城来了》……
(二)深入探究,落实剪纸技能懂内涵
    剪纸是一种民间技艺,独有的“刀剪味”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色。

“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是技法精湛的表现,是可以熟能生巧的事情。而作为小学生,年龄差异比较大,技艺的要求就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学段,以剪练为主。例如苹果,桃子,金鱼,树叶,蘑菇等,造型要求不高或者对称的又极富变化的形象,降低了造型的难度,释放了纹样表达空间,技法熟练目标容易达成,孩子从事剪纸活动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为剪纸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学段,练创结合。练经典的、寓意好的形象,如蝴蝶谐音福叠,苹果寓意平安,松、鹤、桃寓意长寿……熟练剪刻技艺的同时,加深文化了解,感受非遗魅力,也要孩子们寻找纹样处理方法,为创作属于自己特色的剪纸作品助力。而有参考性的创作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老师教方法,提建议,多示范,重引导,树榜样,展佳品,孩子们就会敢于创作。
        第三学段,赏创为主。赏析优秀作品提升剪纸艺术鉴赏能力、拓宽思路是课堂规定动作,搜集生活素材或者提供素材礼包,以主题创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效果明显。如:《大树的故事》,《课间十分钟》,《海底趣事》,《快乐的一天》、《品格娃娃》(图4)……我肯定孩子们剪纸语言的运用,阴刻和阳刻的关系处理,画面黑白灰的布局,主题的突显、细致和耐心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也更多鼓励孩子们童真童趣、天马行空的想象。
(三)营造氛围,激发剪纸兴趣乐参与
        1、目光所至皆剪纸,耳濡目染浸非遗。门厅、过道、教学楼和艺体楼的外墙上,都会看到与剪纸相关的文化建设,有剪纸知识、剪纸作品、剪纸老师介绍、各种活动掠影……
    2、剪纸社团争相进,非遗明星闪校园。剪纸社团是永安小学孩子们的首选社团,大多都是班级投票选出的优秀学生。因此,为了保住学习机会,孩子们比数量、比创意、比技法,学校公众号的推送催生了无数的剪纸小明星,带动了全校同学的剪纸学习热情,促进剪纸课程的全校实施。
        3、开展乡村少年宫,孩子踊跃收获多。在寒假和暑假,春、秋学期的周六,乡村少年宫的特色课程学习活动,是社团的极好补充,充裕的学习时间里孩子们作品丰富且高品质作品多。抢课报名也成常态。
        4、剪纸装饰方式多,美化班级美生活。民间剪纸巨大的魅力就在于实用装饰性。元旦开始剪窗花贴教室玻璃,剪纸镂空的灯笼挂走廊,剪花边贴展板,剪纸装饰的手提袋或者贺卡成礼物,剪纸投票箱、剪纸班牌、校本教材封面剪纸设计等,毕业季的剪纸书签互赠更是意义深远。而废旧的薯片筒也被变成了剪纸吊饰,美化了校园,贴近了生活。
(四)多样评价,激励学生创作展能力
        除了常用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以外,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我广泛运用积分制,而认真学习、完成作品、作品优秀、入展或者获奖都可以加分,学校外出学习或者展示活动人员的确定按积分由高到低进行推荐。因此,课余剪纸创作就成了很多学生的常态。
(五)巧借活动,丰富展示平台促影响
        首先,利用好校园艺术节,让剪纸成为艺术节的闪光点:作品展示、班级剪纸能手大比拼、校园千人剪纸现场剪、剪纸服装舞台走秀、舞台会场剪纸主题布置等活动。
        其次,展示义卖献爱心,三次活动,共展出作品近2000幅。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另外,积极承办交流展示活动。如:新加坡联华小学师生到校交流学习;代表双流区参加成都市乡村少年宫成果展;参加“成都市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和四川省乡村少年宫成果展;创作《剪纸服装秀》节目庆祝教师节、国庆节等五场表演。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
        为了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着眼于顶层设计,制定了《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特色课程剪纸课程设置方案》,保障经费,加强阵地建设,建立“剪艺坊”剪纸工作室和“剪纸艺术馆”,成立永安小学“剪艺坊”工作室,开展剪纸学习和研讨等,对工作室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创作技能和剪纸教学能力。
        非遗剪纸进入校园容易,落地生根还任重道远,传承技艺,表现当今文化,创新表现形式,还需要继续努力,让剪纸花开,芬芳不止满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