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曦
深圳艺术学校
摘要:通过大提琴与钢琴在《肖斯塔科维奇降 E 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合伴奏课程中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了掌握这首乐曲在合奏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重点与合作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降 E 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创作于 1959 年,灵感是来自俄国音乐家普罗科菲夫的《交响协奏曲》。其独特的结构及隽永的思想内容令人印象深刻。乐曲的整体方向是阴沉而充满斗争性。题献给著名的俄国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同年十月, 由罗在莫斯科进行了首演。这首协奏曲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之一,是当时大提琴作品演奏技巧上的巅峰之作。这部乐曲同样也在在二十世纪的室内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多次被不同的大提琴演奏家灌录,魅力经久不衰。
作为肖斯塔科维奇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这首协奏曲无论从整体曲式结构上,主题动机的刻 画发展上,还是从配器的编排、以及独奏和乐队的配合,演绎上,都值得演奏者们在学习和合秦(合伴秦)的过程中深刻的分析,探讨,以及磨合。
我们将通过大提琴与钢琴在合伴奏课程中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了掌握这首乐曲 在合奏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重点与合作技巧。
在合作训练时,演奏者和伴奏之间有许多准备工作,除了熟悉和把握作品,解决音乐音乐处 理上的种种问题外,必须把握以下几点训练重点:
1.明确演奏速度:在演奏作品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速度至关重要。第一乐章以 DSCH 为动机(以作曲家本人名字引申出的四个音符)作为主题,通过改变间隔或乐器等方法不断变化以贯穿整个乐章。主题开门见山地由独奏大提琴呈示出来,(见图 1) 大提琴演奏者需直接肯定的演奏出主题动机,钢琴伴奏需要积极聆听感知对方的律动,将乐队部分融入。所以说,一个合适的舒服的速度,将会对全曲的音乐特征,作品结构,合作配合以及演奏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图 1
2.共同深入研究作品:像这种有一定难度的大型作品,合作双方要在初步合成后,共同来深入分析早就作品:从作品的结构到创作背景,作曲家表达音乐的意图,从具体的速度,节拍, 气息,呼吸,分句,段落的交接,音乐线条的发展,强弱布局等问题出发,音乐的发展,风格的把握,和内涵的分析两人的配合,靠对音乐共同的理解和处理和默契。在排练的时候除了要积极聆听搭档的演奏,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熟悉对方的演奏习惯,要有一致的音乐处理 (三观一致)这首协奏曲中,大提琴与钢琴在音乐的合奏上,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使音乐层次更加丰富、音乐架构更加立体,让音乐有生命,有灵魂。
3.对角色互换的感知:如何与钢琴伴更默契的配合等合奏技巧。
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倾听,交接,角色的频繁互换,空拍是听乐队的开头起速度,核心动机,文字游戏 DSCH 的动机模进贯穿全曲,在音乐进行中多次出现,当主题动机在大提琴和乐队相互交替时,需要独奏者和钢伴做到默契的无缝交替,(见图 2、图 3)此时,演奏者们的内心律动,节拍,以及乐句的走向和特征,决定了音乐的特征和形态。此时由不得不多说一句,独奏者如果能熟读伴奏谱(或乐队总谱),在这一环节的合作中,将会显得更加轻松默契。
图 2
图 3
4.抓住难点,分解局部细加工:这是一首无论从音乐表现、技术难度,节奏构架,以及 大提琴和钢琴伴奏的合作技术上都要求很高的一首曲子。各自技术上的难点应在分别练习中克服,而合作上的难点也要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共同练习才能得到解决。这种难点时长反应在快速乐段中的复杂节奏,双方对节奏的感知不一直,或者是在音乐转折时双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不一致,而有时甚至发生在有一方必须翻页时…这时,往往需要演
奏者们进行细致深入的练习,需要分段分句,统一对拍子节奏律动分句胡子等音乐细节的感知,放慢速度(用不同的速度练习)反复的练习,磨合,逐一解决节奏,速度,线条,走向,语气,呼吸,句法等问题,从而使音乐进行的更加默契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