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兰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学516000
摘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要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现状,并且对于学生个体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引导措施,并且能够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响应时代的号召和完好的借助新技术、新设备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增添创意,实现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关注和强有力的引导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现阶段如何有效将“工匠精神”价值观实际应用于实践中以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培育出更多的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工匠精神”对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意义和融入“工匠精神”以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的策略两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班主任自我的完善和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班主任;职业素养;价值研究
引言:
人类是客观实践活动的主体,因而工匠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者。正如字面所言,工匠是有一定专业领域知识的人才,精神是工人工作时投入的一种工作态度。二者相结合,正是专业领域人才在相关领域工作时,追求极致从而保质保量生产出高质量精品的一个过程。在教育领域的班主任工作而言“工匠精神”即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或者课堂授课中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工作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把工匠精神注入人才的培养中,强化相关专业知识和优良职业观,锻炼出一大批高质量工匠人才,在推动其自我发展的同时,推动完善国家人才领域建设。
一、工匠精神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重要性
就我国教学模式而言,课堂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媒介。我国已经提出了向制造强国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伟大构想需要有一套颇为完整的政策为引导。对于专业的工匠人才来说,保质保量完成高质量制造任务需要专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默默付出的美好品质才能实现。引申到教育行业,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只有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坚持了把学生当做中心,围绕学生展开工作,而非不注重个体,一味的让学生跟随班主任统一的发号施令去实施学习,才能使得班主任真正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工匠精神”对班主任职业素养有力的引导与见证。班主任要保持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能够做到给与更多的关怀与帮助,无私奉献的引导学生的言行举止,并且可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友谊,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寻求老师的帮助亦或是学习上的启发。只有班主任自身价值的提升,才能更好的服务和帮助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根据自身的特征有所进取,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从而树立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关注创新等正面思想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有益熏陶[1]。同时,坚持以“工匠精神”为引导,以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的途径,也是经过实践认证真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是现阶段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方式,也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类型的要求,对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和给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都起到积极的牵引作用。
二、融入工匠精神以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正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启发引导
为了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将“工匠精神”完好的实践,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求精益求精,在敬业的基础上做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状态以及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的引导模式进行有效启发,专注于为人师表,育才的工作本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的发展。在整个班级体之中是由多个不同特征的学生组成,因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氛围和学生自身性格特征,以及学生本身对学习知识的基础态度,接受能力的不同,造就了班级体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反对一刀切的管理以及教育模式。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形成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授课标准打消学生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性,久而久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因为长时间跟不上进度,得不到认可而产生消极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树立也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另一方面,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也不符合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理念,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对课堂进度、教学效率和班主任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的进程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班主任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能够及时的找到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根据学生的差异与需求给与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引导,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增加有效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是班主任讲、学生听,通常情况下多是学生生活或者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才会促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平时也缺少沟通。此种现象的形成导致了师生间关系的淡漠甚至对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表示出足够的尊重,要让学生卸下防备,能够平和与之沟通,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意愿展示自我的机会,而非一味的班主任发号施令,学生机械的执行的交谈模式,更非只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教育,没有发现问题彼此淡漠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日常的带班管理当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谊,拉近两者心理距离,让学生并非出于被动的学习乃至沟通的状态,这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而总结出的适宜现阶段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3]。因此在现阶段班主任要力求教育工作的完善,增加沟通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效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此种教育模式也是“工匠精神”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的有力见证。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加感染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界资源设备也有所提升。现阶段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也为教育界人才的培育带来捷径。同时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为“工匠精神”对班主任职业素养的升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网络平台,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多的用户在其中得到便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找寻答案充实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把优异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从而实现知识的汲取与共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或者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网页分享等自媒体平台参与教学设计和汲取优异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精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加贴切完备的指引与帮助。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优质学习资料,学生可依据自身水平进行资源补充,其次也可以在网络平台发起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网络平台的充分利用能够从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思考自主学习兴趣。互联网的充分应用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了新时代对于人才需求类型的要求变化,同时网络平台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
随着素质文化教育的改革与推进,社会对于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渐增,同时对于人才的综合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需求的号召,教育领域在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也做出了调整与改变,新式的课堂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引进了先进技术与思想,本着“工匠精神”的原则,班主任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开放性教学方式[4]。在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基础上,积极的完善知识体系把知识融会贯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接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增长视野。所以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寻求一些引人入胜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当做工作重心,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现阶段本着“工匠精神”的原则,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班主任班级整体的规划管理,或者是在日常授课中都要关注学生,根据现阶段学生的需求类型将班主任的工作教学方式内容加以精进。要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到学生的切实需求,而非以往的整体化的规范性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到精益求精,把学生当做工作中的主体,以学生为基准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精进与完善工作内容,力求在实战中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老师在精进自我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老师只做引导者、启发者与总结者,给学生制造更多的表现和提升的机会。在教学中班主任可以根据需求开展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代入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氛围中增加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时刻以学生为主,通过引导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使个体的完善和整体的提升。给与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模拟教学,或者小组协作最终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通过自身体会领略内容的内在含义,升华到思想境界的提升和精神文明认知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推动“工匠精神”对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价值提升的实践工作。
(五)多方协作,全面关注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学习生涯是每个人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思想启蒙、人格发展以及人生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环境变化、学业及人际关系等更多问题。此阶段学生的生理和思想都尚未发展成熟,面对诸多困惑找不到问题解决的途径,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因此需要外力的干预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引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迈进。因此班主任需要担起重任,完好的发扬精益求精、专注、精进的“工匠精神”。班主任要建起起全方位,多方面的沟通,做到能够动态的掌握学生的近况,及时及时发现并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表现优异没有障碍的学生,也能及时有力的引导其更加完备的发展。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与教师、同学和家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注,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不同的方位全面的了解学生动态。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考量不局限于知识的渊博和技能的高低,更加注重的是人格魅力的健全。所以学校和家长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符合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精神方面的关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目标,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沟通中最能直达孩子心灵的人,找到问题的根源便于接下来有效的引导,因此家长要与教师多多的沟通分享,透彻的了解孩子的精神文明现状和心理需求,避免文化与心理重视的偏失。班主任要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等多方位的联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透彻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指引方案,在学生能力不足以自我消化时给予外力的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问题,让优异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促使不同状况的学生都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运用于班主任的工作中,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一精神不仅仅是当前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个人完善自我技能和培育出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要。工匠精神不论在何处始终都不可忽视,工匠精神与提升班主任个人综合素养,和完善国家人才备库,甚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国民生活不可分割。因此要积极推动工匠精神工作的完成与建设,采取有效策略推动工匠精神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前进工作,力求培育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类型。
参考文献:
[1]童春艳.工匠精神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中的作用初探[J].职业,2019,000(019):66-67.
[2]杜晓娜,张少茹,高彦.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养提升的外在障碍性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8,No.364(32):57-57.
[3]李凡甲,席娇娇,孟宪庄.技师学院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v.17(21):181-182.
[4]刘月.浅谈如何运用班会课(班集体活动)促进工匠精神提升——以中职学校三年制班级为例[J].海外文摘·学术,2019(2):0088-0089.
学习数学
260班学生姓名:张家潼 指导老师:汤赢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让我爱学、乐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
在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精美的教具和学具,生动的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在学习中,我体会到了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氛围,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让我认识到学习是快乐、有趣的。
在老师的课堂中,我更加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并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我的思路更开阔,想法更活跃,学会了灵活的解题方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在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生活的情境,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说说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状、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在老师的课堂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小组学习研究解决问题,主动学习探索,学会多向交流,老师给了我们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我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的经验,学会了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在合作中又学会了竞争,知道了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喜欢学习数学,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