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邓文惠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邓文惠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强学校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课堂学习的核心主体,进而围绕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探究和创设高年级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学习活动。在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培养小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主要科目之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对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阅读和阅读能力,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上,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有效利用群文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开展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量还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满耐心地开展教学,结合学生的具体阅读学习状况,深入研究教材,并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利用教材中的基础阅读内容来开展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备水平。
        比如,教师在教学“白鹭”这一课文时,先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地对相关的陌生词语进行查阅理解,进而让学生能够逐渐地形成自主解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也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的基本方式,在教学时要能够用充满情感因素的言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声音的聆听、语言的解读,逐渐地理解阅读内容中包含的美景,进而可以让学生在感知接受、情感认同、兴趣提升中逐渐地融入到课文的阅读中,有兴趣地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和思考。小学阶段的阅读教材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拓展自己阅读内容的基础平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精选的一些内容开展理解,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并拓展自己的阅读知识范围。
二、引进生活元素,构建良好语文阅读环境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环境严肃是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语文阅读教学参与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从语文知识层面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忽视了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同时普遍采用反复朗读与板书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手段,使得传统阅读课堂教学环境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阅读思维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在现阶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合,并通过强化师生互动、丰富教学手段等方法,营造开放、轻松的课堂阅读环境。
        以五年级下册《白杨》阅读教学为例。文章授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悟平凡生活事物所蕴含的内在品质”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元素的引入。

在导课阶段,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柳树”“白杨”“松树”的对比图片,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白杨“高、直”的外形特点。在授课阶段,结合课文内容,展示“一排排高大白杨静立于广袤戈壁”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将白杨的外形特点与生长特点与“高大挺拔”“坚韧”“不畏环境艰苦”等优秀品质建立联系。当学生逐渐掌握上述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蜡烛”“红路灯”“铅笔”“香皂”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图片,并说道:“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根据之前学习的思想,你们能够发现它们身上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幅图片,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在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营造更为轻松和自由的课堂阅读环境,从而实现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思维拓展的阅读教学目的。
三、创设情境式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效果
        问题情境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注意第一课堂的运用。学生会对第一课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以后是否对阅读感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视阅读设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创设出的问题情境符合阅读要求。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多样性,教师除了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目的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还要将多媒体,情景演绎等各种方式结合到情境创设的手段中,以此充分发挥不同情境创设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兼顾教学要求,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找到学生更乐于接受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当形成一个良好关系以后,学生才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才可以更加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读物中涉及到的《三国演义》名著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铺垫背景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进而对其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综合性评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智力尚未发育成熟,《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方言的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甚至可以在学生取得某方面优异成绩时,组织班级成员观看《三国演义》的影视剧,丰富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分类,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更乐于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男性居多的名著,而女生则更喜欢《红楼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别特征或者兴趣爱好等,将阅读目标进行分组展示,选出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的阅读目标,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化,实现班级阅读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名著中的故事进行人物辩论,加强学生对于文章人物的深刻认识,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结束语
        阅读可以造就人,提升人的综合素养。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可以开阔眼界,阅读可以认识世界,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天德.例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75-76.
[2]何海.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5.
[3]李芬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23):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