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平
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 225500
【摘要】常态化班级教学导致学习转化的差异性较大。课后通过问卷星在线测试可以有效控制差异性。应用问卷星在线测试,不同认知层次学生可以针对各自出现的迷思、、盲点、错误等,自主研读题目解析,通过自我修正,快速化解疑惑,重构优良脑回路,共同达成预期学习目标。
【关键词】问卷星 脑认知 差异性
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大脑,学生认知差异性客观存在。常态化班级教学中,相同的信息输入,学生目标达成度存在较大差异性。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弥补课堂上的某些缺陷,但因为反馈时效较长、二次订正不到位,许多个性化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疫情期间因在线教学的需要,我们尝试使用问卷星平台辅助学习测试,起到较好的效果。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等的平台,能提供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系列服务,具有快捷、易用等明显优势。实践表明:应用问卷星在线测试,对学生重构优良的认知脑回路具有积极意义,并且有效减小学生课堂学习效能的差异性。
1 问卷星免费使用的一般步骤
免费使用问卷星进行在线测试的一般步骤:1.在线设计问卷:问卷星具有所见即所得的设计测试界面。2.发布问卷:问卷设计好后可以直接发布。3.发送问卷:通过发送生成的二维码或链接直接分享到班级群。4.学生通过识别二维码在线答题并提交,系统将自动评定。学生通过阅读错题解析后可重复刷题。5.查看调查结果:对每一道试题的答题完成情况系统自动生成多种统计图表。6.下载测试数据:测试完成后,可以下载统计图表到Word文件保存、打印,或者下载原始数据到Excel做进一步的分析。
2 问卷星对重构优良脑回路具有积极意义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是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体结构,由20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几千个其他神经元连接,因此细胞间的沟通过程构成了非常错综复杂的神经回路。课堂教学中,相同的外部信息刺激,经过不同个体脑的接受、处理与存储,会产生若干种“脑回路”的结果。但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已有的脑回路会因遗忘而短路,也可能因相关知识的混淆而形成不良的脑回路,甚至也会因某些认知短板构不成脑回路。最终,教学目标达成度会产生较大差异。
每个生物学核心概念都包含了若干学习内容,如概念、特点(结构、组成、功能等)意义、应用、举例、辨析、图示、关联知识点等。基于以上不同维度,全方位编制在线测试题,为学生形成优良脑回路提供保障。这样,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就能够及时发现脑回路上的障碍与盲点,通过错题解析及时“与知识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对话”,可以快速弥补课堂学习知识记忆的不足,通过及时的再强化增强记忆,完善形成优良脑回路,修补认知过程的“短板”让核心知识的脑回路能“路路通”。在线测试还可以将课堂上因为没有时间拓展的问题,没有时间详细辨析的易混知识点,没有时间训练的读图等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进行一个统整,从而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系统化认知。
3 问卷星对控制学习差异性具有较大意义
编制测试题,强化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强化对易混、易错难点的辨析与判断,把知识融入到多样化的情境下设置试题,训练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效能的差异性,简单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优生通常具有较好的知识记忆与迁移应用能力,课堂学习转化效率较高。他们在问卷星首次测试得分通常都会在80分以上,但仍可能会存在一些知识漏洞。利用问卷星在线测试,对出现的几个个性化问题,通过自主阅读错题解析,能“一点就通”,及时自我补缺。而中等生在课堂上无论知识记忆,还是重难点的理解,都可能跟不上节奏,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课堂转化效能也处于中等。哪些知识是清晰的,哪些知识是模糊的,自己脑中也是混沌的。中等生借助问卷星平台的专题在线测试,首次测试成绩大约在60分偏上。他们的首测同时暴露了个人在课堂学习上还存在的一些真问题。通过问卷星的在线测试,让真问题清晰凸显,借助错题解析及时补课。经过几分钟的“自我对话”,盲点得以明亮、短板得以弥补,脑回路得以优化重构。中等生在自我“补课”之后重刷试题,成绩会大幅度提升。这样,他们就可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学优生在新知学习转化上的差异。对学困生来言,记忆能力、课堂专注力、理解能力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转化率。他们首测成绩一般都会很低,目标达成率低于50%,有的只能有20-30分的水平。这些同学,平时书面作业时困难重重,有些题目都读不懂,加之在解题中不能跟踪指导,对完成作业具有畏难情绪,因此纸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数量都很低。而问卷星题目呈现方式简洁,问题解析思路详细,可重复自我测试,为他们作业的顺利完成扫除了许多障碍。每次重刷,看得见的提高成绩,也化解了他们达标完成的畏难情绪,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最终经过多次反复,都能顺利达到90分以上的达标要求。
4 问卷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应对
问卷星的正确使用,让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同步,让课堂模糊得以清晰,让家校共育同步。通过比较性实验研究,对教学差异性的控制优势最为明显。半学期的测试成绩超过过平行班10多分。但由于某些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对在线测试也出现了多种不良现象,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评价方式,逐步把学生引向一个自主、自律、自觉的让学习真实发生的轨道上来。
4.1先用假名,然后用实名答题。一开始,我们以首测成绩监控学生课堂转化率的评价,督促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专注力,但随之某些人就自以为找到了投机取巧的方法,用假名或其他同学的名字刷题。等刷出好成绩后,再以实名答题。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对微信IP地址查重,发现苗头及时对接,并指导。同时,干脆不再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大家不再关注速度的快慢、侧重强化在对认知的优化。
4.2先看底牌,然后打一手好牌。部分同学完成25道选择题首测时间不足1分钟,得分仅在30分左右。而再测用时,用时不足2分钟,得分却在90分以上。背后暴露的问题是某些惰性思维的同学不肯用脑,而是直接瞎选提交后阅读解析,以速成的方式达标完成。只记答案,不追求错题的分析理解。这些同学往往因为缺少对错误的认知冲突,搭建的临时脑回路并不能起到形成优良的脑回路。对此类现象,我们提出通过抽测打假行动,过一段时间随机抽测,对虚假行为给予及时通报,很好遏制了不良的现象。
通过问卷星在线测试的对比实验,以及对某些不良现象的就是纠偏,促进不同个体都尽可能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效果。基于问卷星的在线测试,有效提高了差异化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