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张盛福
[导读]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与较为深入的衔接

        张盛福
        贵州省黔西南普安县盘水街道上寨小学   561507
        摘要: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与较为深入的衔接,很多数学理论的形成,都是源自对生活问题的深层次整合与抽象,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规律,又可以用数学的方式给予直观解答与充分呈现。可以说,离开生活的数学,将会丧失其生命,而脱离数学的生活,又会陷入其桎梏。而且,由于小学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与不足,使得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应该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辅助,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素材、资源、现象、事物、情境等充分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过渡、转换中灵活学习数学知识,充分领悟数学内涵,切实提升认知能力,以实现对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塑造与充分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普遍,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极力赞许与大力推崇。一方面,由于小学数学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这使得以学生生活经验、实际、感知为辅助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构建,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性,也更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发展夙愿释放,且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小学学生的数学认知构架还不够完备,在思维、理解、学习能力上也存在一定不足,以致其只有在更为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化元素引领下,数学认知潜能方可切实激活,更利于对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基于此,教师在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从学生认知需要出发,科学构建具有生活化特质的数学教学生态,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迁移中理解不同数学知识的特性与价值,并将数学所学应用至生活实践,切实丰富自身认知体验,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更好学习数学,更好发展自我。
        一、借助生活化实物,引发学生探究,降低教学难度
        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借用生活化实物的方式,将与学生生活现实比较贴近的人、事、物予以加工改造或直观呈现,让学生在观察、探究、触摸、感知中了解其数学特性。在生活实物与数学知识的迁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加深了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由于很多生活实物本身比较直观、具体、形象,更利于对学生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使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感染力。另外,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让学生自主搜集、制作生活实物模型的方式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或者认知方法,以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挂钟、摆钟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照“钟表”进行观察、交流、思考,并拿出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所熟悉的钟表。随后,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钟表图画、视频等,组织学生继续观察各类钟表,在动手、动眼、动脑实践中强化学生对钟表的认知,以切实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普遍好奇心很强、求知欲迫切,且想象力丰富、思维力活跃,而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推进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小学学生认知特性的基础上,构建诸多具有吸引力、生动性、多元化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与作用下更好学习数学,逐步提升学习兴趣。同时,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只会获得更多实践、思考、探究的机会,其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分析也会更加深入、到位,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也会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比较喜爱“儿童节”为素材,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我们需要采购一些苹果作为同学们节日礼物,目前全班40个同学需要采购40颗苹果,但是每个袋子只能装5颗苹果,现在只有5个袋子,那么要将这些苹果全部装完需要每个袋子里装多少苹果呢?这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教学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生活化活动,组织学生体验,促进认知迁移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游戏、活动的开展,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与学的落实更具发展性。因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生活化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中获得认知迁移。同时,在参与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也会显著增多,更利于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培育与塑造。另外,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与预期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竞赛类、展示类、交互类、协作类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数学的内涵与魅力,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由于这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有着较多要求,以致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游戏活动的方式,以教室为场所,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的位置以及某个同学的方向,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家的住址为中心,表述学校或者同学家的位置与方向。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活动体验中促使学生获得认知迁移与理解提升,更好学习数学,塑造综合素养。
        四、结论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诸多显著优势,使得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科学性,而且自会诱发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路径的拓展、教学策略的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借用的生活素材、所引入的生活元素,可以更好服务于教学效率提升,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发展。同时,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中所暴露的问题,出现的不足,也应该加强反思与探究,以确保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功能得以全面彰显,为学生认知能力增强、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周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2.
        [2]孔祥勇.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J].中华少年,2019(33):106+108.
        [3]吴燕.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9(42):135.
        [4]苑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9):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