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健进
广西南宁市横县南乡镇中心学校 广西南宁市530324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计算是这一阶段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现阶段的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相对较低,计算速度较为缓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从小数乘法教学出发,探讨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对策,从而帮助学生奠定良好运算基础,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小数乘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技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机械训练。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算理,关注计算过程和方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计算能力。通常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小数点给学生的正确计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小数乘法计算正确率的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效教学策略,以解决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
一、阻碍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思维方面的局限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影响计算能力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一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发现较为简单的计算方式。因此,学生只能按步照搬的计算,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其次,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系列的思维。其中消极的思维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较为薄弱,很难较为快速地寻找到较为简便的计算方式,这也导致的学生不能快速精准地进行计算。例如,5×1.9=?这一问题,通常学生受到自己思维的局限,并未掌握一定的计算方式,难以分析较为敏感的数量关系。因此,许多学生只会进行垂直而复杂的计算,如果学生一旦进行了细致思考,可以直接将1.9转变成(2-0.1)通过相应的规律,从而降低计算的复杂难度,以提高计算的精确度和速度。
(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坚实的学习基础,是计算能力较为薄弱的主要因素。从实际教学来分析,计算能力是学生较为全面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算法规律,同时要具备心算和口算能力。但许多学生基础并不牢靠,对于算法和算理的记忆不够清晰。
(三)学生对于计算教学缺乏重视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自带的计算器功能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他们选择了更为便捷的计算器进行运算,学生对于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运算。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领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计算教学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计算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逐渐抽象出来的数以及简单的数量关系,需要将其放置在相应的情境当中加以理解,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小数乘法运算与知识的运用有效结合。然后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例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算是2.3×3+3.7×3=?为了让学生对算式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早晨帮助妈妈去超市购买了一些蔬菜,豆角和茄子各3千克,豆角每千克2.3元,茄子每千克3.7元,妈妈总共花费了多少钱?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让学生转变思维,寻找简便算法。这时,学生会列出( 2.3+3.7 )×3=?,然后让学生对比两种算法,并分别描述这样计算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小数乘法运算相关定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运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算理,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有效结合新旧知识
在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迁移是至关重要的。小数乘法运算的算理、算法,与整数运算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数的乘法运算需要将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处理小数点,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引导学生主讲,让学生理清算理。通过学生的自我描述,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运算思维的转变。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通过语言的方式,理清计算与思考的过程。在小数乘法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突破小数点与“零”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于小数的意义,充分描述自己计算的思考过程,例如;3.2×3=?其中3表示3个1,3×3就是有3个3,所得结果在个位。2表示两个0.2,而乘以3就是有3个0.2,所获得的结果放在十分位,将这两者组合在一起最终得到结果,3.2×3=9.6。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小数乘法算理学生,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思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在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总结非常关键,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的口诀,通过学生自己总结,不仅是对算法的概括,在此过程中,也会对算理进行理解,并有效运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需要自主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抓住小数乘法运算的要点,并进行适当的总结,最终掌握小数乘法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并寻找有效应对策略,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理清算理,掌握运算规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娟.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 读写算, 2018, 000(024):192.
[2]李冬辉.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关爱明天, 2015, 000(003):179-179.
[3]魏利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