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彬
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中心学校 贵州省 遵义市 563100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对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多要求,这使得小学数学必须在教法、学法上实现创新与变革,以切实顺应新课标要求、思想、理念、内涵,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保证。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以致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教与学相互脱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且,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折射着厚重的传统思想观念烙印,并未使学生真正在知识、课堂、数学中获得解放。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强研究分析,充分探析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使小学数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彰显,让学生在学数学中投身实践,在用数学中提升认知能力,使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创造性、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为确保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拓宽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培育与塑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全新定位与基本要求。而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关键,便是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与思想观念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数学、用数学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更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但是,传统思想理念束缚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与新课标要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对知识的传授,而很多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也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并未衍射至学生实践、应用、操作领域,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实践、探究的机会不多,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切实彰显,很多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与套路推进,大量做练、重复训练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鉴于此,为了确保新课标要求得以充分践行,教师应该在切实寻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上寻求突破,并根据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探寻出具有发展性、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对其深度落实,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探究性认知视域内理解数学的内涵与本真,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纵深角度发展,以达到科学、高效、充分践行新课标理念与思想的育人目标。
一、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会产生不同影响,也可以直接折射出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设计诸多针对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引领下积极参与至课堂学习之中,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内涵,获得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教学方式变革时,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活动表现的关注,对活动的时间、实践的机会、教学的要求适当调控,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多实践、参与、协作、探究、互助的机会,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心体验中获得思维激活,实现认知迁移。例如,在“两位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式,在对比中找寻其计算规律,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促使学生的认知倾向由知识学习向思维培养转变,使学生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中获得认知迁移。
二、科学构建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融入真实、直观、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将会得到切实激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加浓郁。而且,以教学情境为驱动的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可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更具具体性。同时,面对一些比较生动、鲜活的生活现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切实调动与充分激活,帮助学生在学数学、用数学中提升自身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借助,并深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资源、素材、现象、模型、道具等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带动下更好感知数学的内涵与价值。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球类运动场馆,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球体”的特点,并选用自己所喜欢的球类开展运动,在运动中就自己观察所获予以分享、交流、探析,让学生在真实且生动的教学情境内获得学习兴趣的激发,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更为丰富且多元。
三、逐步拓宽数学教学路径,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塑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定位、新要求。因此,为了实现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该以打造开放性教学生态为辅助,彻底打破传统模式下课堂与教室的束缚,使数学学习由课堂向生活过渡。一是加强对网络媒介的利用。就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利用更为直观、形象的媒介视频予以呈现,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丰富其情感体验,投身具体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二是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借用。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观察、策略、争辩,以全面丰富其认知,切实提升其能力。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引出课堂,组织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以切实强化其数学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课堂引入“数学电影”的方式,使诸如《心灵捕手》《美丽心灵》《决胜21点》《笛卡尔》等“数学电影”渗透至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观看不同类型“电影”中获得求知欲望的激活,并在“电影”中找到灵感,全身心投入至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的探索、问题的分析、案例的解答,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组织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
未来是充满未知和秘密的,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如果只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完全无法实现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积极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探索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各种合作探究类的活动形式。例如,学习“两位数乘法”时,首先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之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五、结论
总之,新课标视域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且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学习兴趣培育、认知潜能激活,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探寻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拓宽教学路径、科学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变革教学模式、充分优化教学措施,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数学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认知夙愿无限契合,进而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数学认知能力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梁志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1.
[2]李成.新课标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8):114.
[3]陈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9(27):100.
[4]杨华龙.扩散思维 拓展视野——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科幻画报,2019(08):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