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王冰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深度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想、观念、手段、方式等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王冰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中学   吉林省洮南市  137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度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想、观念、手段、方式等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措施与途径的变革,也成为师生所关注的焦点与核心。基于此,教师应该从探析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出发,以全新站位、多元视角重新审视初中历史教与学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对新课程思想、理念、要求、标准的全面解读,将诸多与学生认知需要相契合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措施融合至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切实彰显初中历史的育人价值与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开放性生态、多元性体验、针对性指引、科学性感知中充分领悟初中历史的内涵与本真,更好学习初中历史,逐步提升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充分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育过渡,彻底摆脱强制灌输与传统讲解的束缚与禁锢,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识视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认识能力的提升、发展需要的满足、身心夙愿的释放。因此,教师应该以贯通新课程理念为驱动,将有助于教学效能提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措施优化的各类素材深度应用至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使学生在新理念的驱动下积极融合至课堂教学领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探究互动中领悟初中历史的魅力与特性,使新理念的作用与功能得以切实彰显,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初中历史,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一、深度探究解析教材,确定针对性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得以开展的主要载体与基本构架,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迁移、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育人导向上都出现很大变化。很多教学内容的设计,历史素材的引入,也更具客观性、延展性。因此,教师应该以研读新课程思想与理念为辅助,以全新视角解析新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具体知识,设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来学历史、用历史。同时,教师在育人导向上也必须寻求变革与创新,彻底改变以直接讲授与强制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感染力,使学生走出机械识记的困境,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情感、认知的升华,使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认知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并进。例如,在开展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课标的解读,确立更为完备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多元化认知体验中获得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的深刻理解,同时能够在自主探究中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明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的教学目标。
        二、全面创新变革教学手段,设计延展性教学活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得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也应该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更多创新元素。因此,教师应该从创新、变革初中历史教学手段为突破,加强对网络媒介、生活素材、多元活动的设计,将学生认知需要置于首位,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中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体验。

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现状,教师可以从不同领域整合出更为宽泛的教学资源,将其灵活衍射至教学历史学习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师生交互、研讨探究、思想碰撞中获得综合素养塑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微课的制作、媒介素材的应用、教学模式的创新,使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思想或理论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呈现,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初中历史提供辅助。例如,在开展“北伐战争”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两个片段,并分别制作出对应的教学微课,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与课外知识串联起来,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协作中形成更为宽泛的认知体系。待到学生完成自学后,在引入问题: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畅谈自己的认识,获得认知升华。
        三、确保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构建科学性认知体系
        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是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能的必然抉择。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结合学生认知体验,构建出更为开放、丰富、多元的教学生态与认知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借助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与参与中学习初中历史,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实践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从不同领域就同一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与探究,为切实贯通新理念而提供辅助。例如,在开展《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充分从文化古迹、历史名人事迹、传统习俗风俗中挖掘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将其与历史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感受青铜文明的魅力与价值。又如,在开展《五四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自主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实际调查的方式,了解先进五四青年节的开展状况,并在课堂反馈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展示与交流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在育人定位与教学目标上发生了很大转变,尤其是在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上,更应该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同时,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也应该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转变学生价值观念、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让学生在历史与生活的融合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有机关联起来,进一步凸显初中历史的综合性特性,促使学生切实拓宽自身认知视域。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以新理念为导向,加强对教学模式、措施、方式的优化、变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参与、感知、领悟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性、针对性、发展性教学引领下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认知夙愿的释放。使新课程理念更好服务于教学效能提升,更好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苏严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1.
        [2]白贇钦.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7):34.
        [3]张孝春.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科普童话,2019(27):46.
        [4]杨琳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索[J].情感读本,2015(29):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