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丹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越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学业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以往我们的教学评价注重的是甄别和选择的功能,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到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如何实施,是我们教师要学习研究的新课题。
一、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识字能力,就是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多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通过识字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某一阶段内某位学生的识字水平,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这不同的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字能力的评价。
1、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识字能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它的音、形、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让学生听写“我会写”中的生字,听写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听老师报生字词,学生写。也可根据老师的提示写出生字词。如:猜字谜、写反义词、根据意思写生字词等等。还可以给学生学言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例如:辨析形近字,让学生组词:
果( ) 木( ) 石( ) 出( )
里( ) 本( ) 右( ) 山( )
检测这些题目,比较简便易行,可以即时巩固已学生字,并随时掌握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识字情况。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运用能力。
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
进而能独立运用,对此,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把每一单元认识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在儿歌、故事的阅读中,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如:《爷爷和小树》一文共有“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等10个生字,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后,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童谣: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单纯地识某个字,容易忘,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识字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更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识字能力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3.教师要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二次评价”指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教师允许学生以改正以后的第二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1)为什么要进行“二次评价”
低年级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应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等于告诉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就被贴上不好的标签了。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这么做,对于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怎样进行“二次评价”
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可以做一个标记,先不打叉,在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打上勾,以订正以后的成绩为最终的成绩,这样很好地保护了低段学生的自尊心。例如,笔者班里的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成绩是C档。我没有把这一成绩向全班公布,而是在发卷子之前,先把他叫来让他订正。原来这个学生主要是由于考试速度太慢,来不及听老师读题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后来我与他一起分析了错题的原因后,在他的试卷上写上了100分。在公布成绩时我以100分作为他的成绩,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把他当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看。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该学生心理上没有压力,考试速度加快,学习成绩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趣味识字方面的评价
1、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趣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不同的。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教师所要做好的关键在于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他就像个易碎的瓷娃娃,你的一个不当的眼神,一个不重的呵斥,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以后要再找回就不容易了。
2、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的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字形结构等方面帮助识字的习惯。
识字的习惯很多,教师要注意发掘,并逐渐加以培养,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