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王全江
[导读] 短跑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王全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400
        摘要:短跑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小学体育短跑教学的开展,旨在让学生通过“短跑”的方式,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与内涵,并能够在科学指导、坚持训练中增强学生的反应敏锐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爆发力、凸显学生的认知发展性。因此,为了促进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时,应不断创新变革短跑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措施,借助短跑与游戏结合的策略、或者通过短跑竞赛、或者融入发现训练法和想象训练法等方法,使短跑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丰富,以切实激发学生的短跑兴趣,帮助学生在科学指导的驱动下掌握短跑的技巧与方法,主动投身短跑运动,为锻炼腿部肌肉、锻造强健体魄、实现全面发展而奠定基础。
        关键词:提高;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手段
        短跑主要指400米及400米以下的各种短距离的运动项目,其在运动性质上属于以无氧功能方式来跑完全程的竞技性运动。短跑的全程技术主要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疾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四个部分,而且各个部分在技术与具体任务上都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而参与者的短跑成绩业直接反映了其反应速度、加速能力、技术动作的状态。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学生的短跑能力,使学生在短跑教学的辅助下掌握其运动技巧,获得运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切实提升,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时,应该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与核心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运动潜质,科学设计短跑活动与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长期训练与科学指导的双重驱动下获得速度、力量、技术、协调、柔韧、意志、耐力等素质的提升。同时,为了顺应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强健体魄的过程中感受体育之魅力,提升运动之兴趣,教师还应该在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中融入诸多趣味性元素与多元化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短跑运动的积极性,使短跑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的发展更为充分。
        一、融入游戏性教学元素,调动学生的短跑兴趣
        短跑运动虽然竞技性很强,但是其训练与教学过程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单一。如果教师长时间让学生按照各环节的技术要领进行训练,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投身短跑教学活动的兴趣也会骤然下降。而游戏性教学元素的融入,则可以为短跑增添无限活力,也会使教学的氛围更加和谐、宽松、欢悦,学生的短跑兴趣自会得到切实调动。同时,在短跑游戏的驱使下,传统短跑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将得到显著增强,预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为理想。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身心特性为基础,多在短跑教学中创造性渗透一些游戏元素,并组织学生亲自体验、尝试,以增加短跑教学的活力与魅力,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参与短跑更为期待,为确保短跑教学预期效果、目标达成奠定基础。例如,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短跑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融入蛇形跑、螺旋跑等跑步类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短跑兴趣。另外,待到学生对短跑教学获得一定认识后,为了克服学生的倦怠心理,教师可以在短跑跑道上设置答题卡,让学生在短跑中跑到答题卡位置时进行答题,答题正确后方可继续跑步,如果错误,则折返回起点或者上一个答题卡位置,重新开始。这种兼容游戏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参与短跑的兴趣,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的短跑训练更具感染力。此时,学生的参与短跑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其对于短跑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充分、深入。


        二、开展竞赛类短跑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质
        必要的短跑竞赛,会彻底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参与度,且可以于无形之中帮助学生精准掌握短跑的动作规范与技术要领。同时,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其身体灵敏度、耐力和身体素质等都会得到切实增强。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竞赛类短跑比赛的设计,将身体特性与运动能力比较接近的学生划分至同一小组,让学生在分组比赛中自主感知、体味短跑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充分运用站立式、蹲踞式、半蹲式等基本起跑动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起跑方式参与短跑运动。另外,在比赛时,教师更要注意对比赛时间的调控,小组成员的调配等细节性问题。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分配的学生以4到6人为宜。比赛前,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与放松,使学生身体各个关节、肌肉得以充分舒展,以避免热身不到位而出现拉上等损伤。比赛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动作要领与起跑姿势的特点,并做好各个环节的示范与指导,以确保学生可以发挥出最佳状态,在竞赛中激发运动潜能。比赛后,除了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与调节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对表现不佳者多加鼓励、指导,使其认识到只有按照规范要领,长期训练,把握关键,不断提升,短跑成绩自会逐步提升。而对于优胜者,也要给予肯定,并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使短跑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运用想象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短跑技能
        想象训练法与发现训练法是短跑教学中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手段,其运用至不同教学环节,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因此,针对小学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短跑要领掌握、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想象训练法予以指导。让学生在短跑中边回想所学的短跑运动动作,边想象自己短跑过程中跑步的节奏和出发的动作,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回忆与想象的过程中更为专注的投身短跑运动,不断提升短跑技能,切实规范短跑动作。另外,在学生运用想象训练法进行短跑运动时,教师也需要悉心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对于多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耐心引导,让学生明白不标准的出发动作会影响起跑时的速度,进而直接影响全程速度,对于呼吸的调节、状态的发挥也有不利影响。以帮助学生逐步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短跑技能的持续提升。
        四、结论
        总之,必要的身体爆发力与运动力,是确保短跑水平显著提升的基本保证。而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的开展,则应该以培育学生的运动意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导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灵活融入多元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深度实践中感知短跑的魅力与价值,进而结合教师指导,长期投身锻炼,以慢慢激发其身体爆发力,提升其体育运动力,掌握短跑的要领与技巧,萌生热爱短跑运动,爱生体育锻炼的迫切夙愿。使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的短跑能力与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荣玉.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209-210.
        [2]陶小龙.提高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09):64.
        [3]吕俊凯.提高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9(08):104.
        [4]徐霞琴.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J].田径,2014(0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