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韦超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韦超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  贵州安顺  5621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则是未来社会每一个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随着新课改推进,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更为关注。这使得以高中美术教学为载体,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塑造,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就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足、落实不够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很多时候,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指导时,过分依赖教材与课本,且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策略的落实,都以理论教学、绘画技巧、审美指引为主,并未将创新意识培养落实至具体教学实践领域。而学生在美术学习时,创新思维欠缺,思维固化严重,很少将自己的想象、联想、思想、情感融合至美术创作,导致作品生命力、感染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日渐凸显,进一步说明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教师应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学生重新意识培养的价值与作用,并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措施的创新、教学途径的拓展、教学活动的创新,将创新意识培养渗透至学生艺术素养塑造、艺术潜质开掘的方方面面,为帮助学生更好发展提升自我,深度领悟美术价值而提供铺垫。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进入高中阶段,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由于时间、精力难以保证,便渐渐淡化了美术学习,其艺术素养塑造、美术潜能开发,自然成了一句空话。殊不知,高中美术中所蕴含的诸多思想、理念、方法、思路等,既可以帮助其舒缓学习压力,又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而且还会为其他考试科目学习带来灵感与活力。而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抓手,落实高中美术教学,又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必须承载的育人使命。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时,应着力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塑造。并从学生认知实际与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借用各类教学素材、适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创设多元教学生态,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参与各类创新性活动中更好学美术、用美术,创造性解决学习问题、创新性创作美术作品,形成基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创新中借助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夙愿,以全面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获得多元且丰富的发展。
        一、深度挖掘创新元素,促进学生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里改变着世界的一切。而必要、科学、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则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一些生活细节、微妙表现入手,适时发掘创新元素,并对其予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课外写生、社会实践、美术创作等过程中进行观察、开展创新,以切实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铺垫。一是教师应转变观念。科学应用不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活动,切忌因为长时间应用某一教学模式或策略而扼杀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美术课堂体验中感知快乐、收获幸福、乐于创新。例如,指导学生画苹果时,可以拿来一个苹果,组织学生在观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开展创作;引导学生画校园时,可以将学生带入操场,组织学生进行写生实践。同时,应多在美术课堂引入一些新事物、新元素、新场景,以促进学生积极创新。二是教师应善于发现。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夙愿迫切的心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实践、欣赏、创作等过程中萌生的一些新想法、新创举、新认知予以肯定、大力扶持,促使其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深度培植,促进其创造力、想象力发展。


        二、科学落实创新指导,保护学生独特个性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所产生的新想法、形成的新认识,都可以为其创新意识培养注入活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学会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积极创设出具有创新氛围的教学生态,让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在无拘无束、自由民主的课堂体验中得到激活。尤其对学生在美术学习、创作中所提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更应该予以关注,并站在学生视角,来考量其科学性与现实性,让学生在发扬自我个性的基础上投身实践,主动释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着“重过程,淡结果”的态度,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开展以《快乐假期》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指导时,面对学生画出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一情况。教师开展了充分的了解与调研之后才知道,孩子们的“假期”并不快乐,因为很多补习班充斥其视域,束缚了其个性发展。对此,教师则转变指导思路,让学生结合主题,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自己假期的感受画出来,用诸多抽象、夸张、讽刺的方式进行表达。受此影响,一幅幅生机盎然、五彩斑斓、鲜活奇妙的画作便涌现于学生视野,学生的独特个性自然获得了更好发展与充分呵护。
        三、适时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创新潜质
        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的目标设定、育人导向、视角站位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与创新意识的塑造。而对于个性特质很强的高中学生而言,其更希望将自己比较新颖、独特的一些思想与认识融合至美术学习领域,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但是,现行高中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几乎所有教学内容,尤其是鉴赏类作品,都采用按照年代、国别、画种的模式来排布,并不利于对学生多元思维的激活。对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应打破教材体系的束缚与禁锢,对鉴赏素材、内容、作品予以重构,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等有选择性参与鉴赏活动,获得创新潜能的开发、激活、培育。例如,根据“中西人物画对比”这一主题,将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作品开展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南宋的《采薇图》与16世纪尼德兰的《阿尔诺芬尼夫像》对比中,自主归纳中西绘画的相同以及差异;又将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与凡高的《星夜》作对照,让学生来研判中西方美术轨迹的异同,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四、结论
        总之,将创新意识培养渗透至高中美术教学领域,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顺应新时代潮流,且更为贴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学生各方面潜能自会得到充分激发与调动,其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切实彰显,更利于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探寻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策略时,应加强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关注与了解,并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有机融合起来,设计出诸多具有创新元素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性实践、创造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感知美术之魅力、领悟美术之价值、获得需要之满足,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逐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深度培育自身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顾海洋.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165.
        [2]王晓燕.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54+157.
        [3]崔群.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6(24):261.
        [4]张全宝.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5(05):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