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
摘 要: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育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效率课堂教学。可以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且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中的重、难点的化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课程;新课程标准;高效率课堂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彰显生活色彩的必要性
设置初中地理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与其生活及其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了解祖国和世界,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生存能力。它对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地理学科在初二就结束了,即使近年来实行了”小中考”的制度,它依然摆脱不了其尴尬的地位,依旧是”副科”。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地理学科的态度都是不重视的。而我所在学校是一所私立校,虽然学生入学有一定程度的筛选,但多数是来自乡下或是城区中几所最好私立初中校的”落榜”生,大部分学生是寄宿生,素质不高,且学习自觉性不高,兴趣和自信心不足,但他们纯朴、活泼、热情。面对地理学科如此的地位和学情,身处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如何突破?又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课程目标呢?心理教育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唯一的途径就是立足课堂,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建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授的新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因此,让地理课堂彰显生活色彩,使初中地理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条不错的途径。
二、 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要优化学生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目的地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从自然资源到人文地理,从祖国到世界各地,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如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物产,中国各地在经济建设中的人文景观美、名胜古迹、民族风情、艺术作品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到由于人类的无节制开发,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枯竭,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如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我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1)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每天“吞”掉全球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所制造的氧气至少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绿色的心脏”的美誉。(2)用多媒体播出被破坏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而,又提出问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绝大部分位于南美洲的哪个国家?如果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保护环境,防止破坏森林资源,我们有哪些措施?通过这些视频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三 、.利用生活事例,质疑导入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的导入对于一堂好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导入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准备。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设计《水资源》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学生活动中对学校用水情况调查的采访视频得出学校用水量很大的结论,接着质疑”地球上的水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完成新课的导入。这种选择了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而且还是学生亲自调查的事物入手的地理课堂是”活”的,比起用其它地区水资源资情况来引入,更生动、更有效!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的理念。
四、.巧用生活事例,促进新知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个体认识图式的建构,这种建构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内化,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利于学生新知的生成。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地理教师应当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课堂情景中,让学生通过课堂看世界。
五、.精心设计生活化研究性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开展生活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应用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求成长,在解决生活化问题中求发展,进而使课程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六、.让地理课堂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地理教师要让地理课堂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例如在讲到水污染环节,用了福州的几处水污染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