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彭艳娟
[导读]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彭艳娟
        辽宁省凌源市沟门子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读书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一辈子受用不尽。”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初步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阅读的方式来看,低段以朗读训练为主,中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词浏览阅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标注上自己的阅读理解、感受等。还可摘抄精彩的词句,段落。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甚至,每做一次练习,如何认真完成,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做完一题圈一题,不至于漏题;读题,找题眼,划出有关语句,组织语句通顺地写下来,这样,学生的阅读习惯在练习中也能得到训练,长此以往,肯定收获不浅,这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让学生带任务去阅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农村孩子来说,更应该从头开始。首先是立足课堂,通过一些学习任务学习在课堂中去培养孩子的读书行为,进而转变成一种习惯。其次是教师还可抓住每天的早自习和阅读课等时间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强化学生的读书行为,进而转变成一种习惯。第三是通过课后让学生回到家里每天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朗读一篇课文或读一段名著,并要求家长用手机进行语音录音转发给语文老师听,教师及时给与评价,当然重在鼓励。这样做虽然语文老师的工作量很大,但求其效果不言而喻是很显著的,相信通过一学期或几个月的时间培养,学生一定会在阅读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
在学生阅读时,要提醒学生怀着平和的心态去阅读,还要带着好奇心,带着兴趣去阅读,试着在阅读中寻找乐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知识作为基础,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厚重,简单说就是高度达不到。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步入写作的大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感觉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书,大量阅读,读得多了,见识就多。当然,阅读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提升。在阅读中感悟、思索是最为重要的。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带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可以在精炼的语句语段下画上记号或摘抄到笔记本里,阅读完后可以不断地去领悟和回味。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首先,在平时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然就会摘抄积累好的词句。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四、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益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结合默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就有利益使学生“读有所思”,从而达到“读有所获”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抓住课文的重点,我们必须围绕“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是什么计策?”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讨论和交流,从读和议之中感受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之目的。
         五、?培养学生养成感情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经常的、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流利、有情感,要轻重起伏 、富有节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的朗读。只有带着感情读,才能读出文味,才能享受到朗读的快乐。      
         总之,鼓励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后提出或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与同学们交流心得。通过这样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便不再为写作发愁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