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张亚辉
[导读] 数学教师应特别注重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利用其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吸引学生
       
        张亚辉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摘 要:数学教师应特别注重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利用其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艺术性   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具有极强的学术性,经常会出现大段的公式推导与长篇的演算。而所有这些都会使这门科学变得枯燥乏味,给我们数学教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利用艺术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吸引受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堂教学质量。
        一、导语的艺术性
        导课要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导课要有新颖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要有启发性,才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的角色。
        1.创设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思维始于疑问和好奇,而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可以怎么分        学生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的正好分完,有的还有剩余        这时,教师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 猜谜语导入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笔者先让学生猜谜语:“溜溜圆,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滴答滴答转圈圈。”他们异口同声答到“钟表”。这样的导入,既显得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能顺利地进入主题。
        3、 以故事导入
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采用幽默轻松的故事,把抽象的内容以浅显的形式引出来,往往能出奇制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是这样激趣的:“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脑子很笨的老财主,他给两个儿子分地。长方形的地分给了大儿子,平行四边形的地分给了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小,都说老财主偏心。这可把老财主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帮他        ”利用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进行思考,为学生动脑加大了马力。
        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作为课题的引入很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的要求,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除了上述列举的方法,还有如歌曲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导入等。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去研究新课导入的艺术。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提问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在新旧知识发生冲突时,此时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情绪活跃,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3.提问的深广度要适中。
        所提的问题既不要太难或太易,也不要过大或过小。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摸不着边际,无从回答;问题太易,不值得学生回答,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次提问,注重提问的质量,要做到深浅适度、恰到好处。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
        课堂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如一个身姿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这样说:“这里还有一个条件,藏了起来,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生动的字调动起来了,都想自己找出来。
        又如在讲《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先问:“小朋友们去商店买过学习用品吗?”一句话就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因为买学习用品和他们的生活太贴近了。接着又问;“圆珠笔1.5元,而标价却是1.50元,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既诱人又亲切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设计的艺术
        精心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应该“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一些小小的游戏则能起到调控课堂气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既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到知识,又能寓教于乐。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上节课老师对你们的承诺吗?老师已经把礼物带来了,就放在这个箱子里,想得到它吗?想得到礼物可没那么容易,要先破解箱子上的5个密码。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摸球游戏来破解密码。”破解密码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再如《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找兄弟”的游戏,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继续问:“比我大一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把练习题设计在一棵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里。让小组同学一起去摘苹果,答对了就可以摘,看哪个组摘得多。在活动中,同学们既对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待于我们去大胆探索与尝试,有待于不断的发现、运用和创新。做到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