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敏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孟楼小学 湖北省襄阳市 441800
摘要:数学是开启思维,丰富认知,拓宽视域,提升能力的工具,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答、疑难的分析,如果单纯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势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分理解,学习的实效性与发散性也会受到制约。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则可以于无形之中提高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效能与质量,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与思想交融中领悟数学之内涵,突破认知之困境,获得需要之满足。因此,针对小学数学的育人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师在落实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渗透,给予学生更多合作、互动、交流、探究、体验、感知、分析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综合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认知潜能的激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显得更为必要。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驱使与引领下,学生之间协作、互动、交流的机会更多,其课堂主体地位也会获得切实提升,更利于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育与认知夙愿的释放。同时,随着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距离将被无形之中拉近,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发展性、生命力也会得到全面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其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疑惑的领悟都会更加深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缜密、认识视域更加宽泛、理解能力全面增强,协作意识充分内化。为促使学生更好学习数学,更好提升自我,获得全面发展而提供了铺垫与助力。
一、科学构建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互促互补中获得提升
由于不同学生在数学认知、理解、思维、基础上有着一定差异,以致科学的小组构建极为重要。而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结合其性格、兴趣、年龄、需要等,让具有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均衡搭配至同一学习小组,并在数学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弥补了个别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与缺憾,又可以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步成长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另外,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切实彰显,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提升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合作,在分工协作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设计合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协作互助中学习数学
明确的学习目标,多元的合作活动,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得以发挥的基本保证。
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合作价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去解决某一数学问题、分析某个数学公式、理解某一数学内容,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关联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促进认知,获得发展。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纸片,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尝试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拼图,在探究与协作中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有效途径,在开放性合作学习生态的引领下获得对于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度掌握。
三、即时构建竞争生态,促使学生在合作竞争中拓宽视域
小学数学涉及的很多知识、问题、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对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有着较高要求。这使得必要的小组竞争,对学生潜能的开掘与思维的激活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构建竞争生态位辅助,多引入一些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探求其解答过程,并结合不同小组之间所形成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论证、分析、争辩,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思路与理解方式,以切实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而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则应该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角色,结合不同小组成员的表现与反应,对给予其适当提醒与指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为丰富、多元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数学认知思想。另外,对不不同小组之间所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认识、新理解,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与热情,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为高效、充分、深入。例如,在开展关于“区分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诸如1、2、4、5、7、9等一连串数字,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判别其差异,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并就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在合作与竞争中从不同角度、层面提出自己的思想,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能力的培育与塑造。
四、结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发展性,且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与发展需要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认知与发展的束缚,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切实调动,为学生更好学数学、用数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精准设计合作活动、灵活划分学习小组、有效安排小组任务、充分实施合作评价,构建出宽松、和谐、欢悦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以促使学生在合作、互动、探究、体验中深度感知数学内涵,充分体悟数学魅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想的领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更好学习数学,不断强化认知,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刘莉.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6):118+121.
[2]冷红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63.
[3]黄晓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19(35):93.
[4]吕艳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