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能
湖北省通城县关刀中学 湖北 咸宁 4374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教学理论实践有效融合,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需要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将生活带入课堂,让教学融入生活,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趣事,让课堂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让教学实践与理论有效融合,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推动学生综合成长。本文就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尝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有效尝试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影响下,语文学科给学生产生了单一、呆板的印象,整体教学缺乏创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教学的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生活化教学元素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从抽象性转化为形象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长。
一、引导学生体会并感受生活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语文的影子随处可见,多姿多彩的生活给学生展示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日常交谈、思想交流、书面交流、重要事件、各类媒体广告等内容,都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大自然的美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例如:春季将学生带到公园观看春天的美景,亲近自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秋季将学生带到自然氛围中,去感受秋的气息观看秋雨的美景。当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他们情绪高涨,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本当中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二、感悟生活创设生活化氛围
初中生情感丰富,思维较为活跃,当他们面对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以及变化多样的外界事物时,容易触景生情。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人物事件感同身受,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学生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进入植物园游览的情境,给学生展示紫藤萝的挂图,并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其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联系生活,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设施增强学生学习感知
在现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实施的有效运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跃,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资源、图片,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到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学习《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等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的风景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美景。
教师也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心中所想象的风景,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积极动手动脑。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乐,通过音乐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音乐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辅助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例如,学生在学习《故乡》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当学生置身于宁静的氛围之中,此时阅读课文内容,音乐可以带给学生认同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教师所营造的良好氛围,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课堂就是具有开放性、拥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让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衔接,从而调动学生在生活当中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在生活当中的各种积累,去理解和感知语文知识,从而个性化地解读课文内容,真正将教材当中的世界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如此让语文学习天地变得更加广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需要将教材生活化。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可将教材划分成三个种类:生活场景的再现、贴近生活场景、与生活没有太多联系等。根据不同的语文教材内容,教师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感悟。其次,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游戏、竞赛、表演等方式,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
五、结合实物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物品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认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学习《背影》时,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的爱。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父亲的爱,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背影,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对背影有更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之后注意观察自己父亲的背影,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产生自主求知、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将语文与生活有效联系,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内容去了解社会,观察生活,并鼓舞学生大胆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体会语文的实际价值,并且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会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J]. 学苑教育, 2012, 000(014):P.43-43.
[2]李先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06):P.84-84.
[3]李涛.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 软件:教学, 2015, 000(011):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