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高东兴
[导读] 对于初步开展比较系统的历史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

        高东兴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学校      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对于初步开展比较系统的历史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其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往往会产生畏惧、恐慌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也会受到严重制约。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则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分析、探究、认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实现自身核心素养塑造与认知夙愿释放而提供助力。因此,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与内容,教师应加强对历史故事的充分借用,并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机关联起来,为拓宽学生认知视域、激发学生认知潜能、促进学生夙愿释放而铺设广阔道路。使学生的历史故事的驱使与引领下高效学习历史知识,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历史教学;灵活运用
        与其他教学素材相比,历史故事的多元性、丰富性、趣味性、娱乐性特质,使得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而且,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充分渗透,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使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向着多元化、丰富性、深层次视域而迈进。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历史故事的运用与融合,将诸多具有故事特质的历史素材、资源、案例、事件等引入初中历史教学领域,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作用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带着更为浓厚的兴趣与迫切的夙愿探究历史教学内容的内涵与本真,以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能、切实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一、在历史故事的驱使下优化教学方式,开掘学生认知潜能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基本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接讲授、强制灌输为主要途径,教学的延展性、发散性比较欠缺,学生的认知潜能开掘自然难以实现。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判别是非、鉴别真善的意识与能力的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势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自然难以切实增强。对此,教师应该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科学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真实性、感染力的历史故事,并将其贯通至不同历史知识教学领域,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驱使下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参与各类历史教与学活动,以自己的思维、认知、理解探究不同历史事件的社会影响与现实价值,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历史故事为引领,创设出诸多蕴含故事特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历史,将历史故事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命力。另外,教师也需要从不同层面培育学生关注历史故事、搜集历史故事、借用历史故事的意识,以带动学生认知发展,最大限度彰显历史故事的价值。例如,在开展“秦汉时期”历史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引入《秦时明月》历史故事动画,《荆轲刺秦》历史故事情景剧,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激发与调动下高效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思想认识的提升与认知潜能的激活。
        二、在历史故事的辅助下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针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深奥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灵活运用,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机关联起来,以激发学生思想与情感共鸣,将一些比较抽象、久远的历史知识转换为更为具体、形象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更具发展性与实效性。

因此,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知识特性与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并将其合理、科学、充分迁移至不同知识教学领域,让学生在一些恰当、精准、生动的历史故事感召下学历史、用历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借助历史故事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确保历史故事内容丰富饱满、情节层层递进、详略处理得当、事件首尾呼应,于不同层面丰富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例如,在开展《安史之乱》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长恨歌、“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云想衣裳花想容”等历史故事,将学生引入唐玄宗时期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当期的时局背景、朝政变化,深入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的影响。在研讨、探究、交流、思辨中获得认知迁移,为实现历史综合素养塑造而提供保证与铺垫。
        三、在历史故事的引领下增强教学效能,强化学生夙愿释放
        由于初中历史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宽泛,且对于学生思辨、认知、理解有着较高要求。这使得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时,必须处理好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既不同因为历史故事的大量引入而冲淡课堂主题,又不能因为历史的选用太过简单而不能调动学生热情。因此,教师在依托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时,首先必须确保故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使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关联、紧密衔接。其次,应该对历史故事客观阐释、陈述,切忌带着个人主观情感而对故事渲染过多,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最后,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精炼性与生动性,对历史故事进行高度概括,让历史故事更好服务于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启发下充分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形成正确且客观的历史观。例如,在开展《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引入“尊王襄夷”、“围魏救赵”、“朝秦暮楚”、“卧薪尝胆”等历史成语故事,让学生在历史典故的背后解读当时不同历史事件的内涵与价值。将具体学习内容与辅助历史故事有机关联起来,在历史故事的驱动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充分认识不同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信息与知识,形成更为严谨、深入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积极的历史认知观。
        四、结论
        总之,历史故事的诸多优势与特性,使得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具有更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在历史故事的驱使与引领下,初中历史教与学的诸多重点、难点也会得到逐步突破与充分化解,既有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发展性的提升,又可以为学生更好学历史、用历史提供助力,奠基铺路。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探究时,应加强对历史故事的灵活运用,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知识特性与育人目标,科学选用历史故事、有效借用历史故事、切实拓宽教学路径,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作用与辅助下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并在历史故事中感知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与本真,在多元化、丰富性历史故事的启发下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究不同历史素材的现实意义,在历史故事与具体知识的互促并进中获得认知蜕变,塑造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仁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9(27):72.
        [2]闫玉林.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9(18):10-11.
        [3]陈明娟.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50):135.
        [4]季春光,孙怀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