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其日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 026000
摘要: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视为学生综合发展关键,如何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教师需解决素质教育问题之一。其中,良好心理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融入集体、学习进取的必要条件,关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本文通过探析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方略,以期提升初中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初中生;心理素质
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如下价值:其一,助力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正视学习困难,直面学习阻力,能正确解读挫折;其二,在良好心理素质指引下为学生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深入发展给予支持,确保学生能在学习及生活中有更多收获;其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生特殊成长阶段吻合,助力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并为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基于此,为提升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水平,探析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纲要为基,明确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向
在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竞争压力加剧,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据2019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12亿青少年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比20%,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随之凸显。基于此,我国推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有关教育工作,为正处于心理、生理重要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初中生思维方式、社会阅历、实践体验变化过程中助其树立自我意识、调适负面情绪、学会人际交往、解决心理问题,坚持实效性与科学性结合、危机干预与发展预防结合、个别差异与全员推进结合、学生主体性及教师指引性结合,继而为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依托纲要培育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体悟幸福生活,同时在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合理发展下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实现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1]。
二、创新进取,丰富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模式
创新是初中生积极发展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心理健康课教学需注重创新进取,丰富育人模式,开辟全新育人出路,继而指引学生不断增强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推行游戏化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课上玩“趣味配音”、“我来比划你来猜”、“歌曲接龙”等游戏,使学生能解放天性,融入活跃、生动、自由环境,卸下心理负担,在轻松状态下坦然接受失败,在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语言、默契的合作中纾解压力,增强情感体验,逐渐敞开心扉,在气氛感染下敢于做真实的自己,培养学生自信、无私、乐观、坚强等良好心理品质,同时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之间可加深认识,利于改善班级学习与生活环境,为持续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给予支持。再如,教师可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立足微信平台根据初中生个性喜好选择心理健康类的文章作为课上师生探究对象,发挥微信平台文章图文声兼具优势,构建多模态心理健康课堂,确保文章能走进学生心中,勾起学生表达欲,使教师能因材施教,明晰学生普遍性及个性化心理问题成因,将学生探究性内容视为心理健康课上的生成性资源,把握引导育人机会,助力学生调整“三观”,逐渐消除自卑、自闭、暴躁等心理问题困扰,继而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
三、协同教育,完善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育人体系
首先,教师需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为依托加强校本化课程开发,善用网络资源,将视频、图组等视为课程内容输出媒介,增强课程生本性与感染力,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分类指导,使学生能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其次,初中院校需为学生情绪熔断、展现自我、综合发展提供机会,例如组织展开校园风采大赛、运动会、感恩节派对、民族传统文化节等活动,还可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兴趣班,如书法班、科学小队、民族舞蹈班、校园记者团等。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逐渐学会沟通,具有责任感,能融入集体,增强抗磋磨能力,继而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给予支持;最后,当今社会需重视初中生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心理健康咨询及医疗机构要积极与学校对接,贡献专业研究成果,社区可印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指引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能改变家庭沟通及教育方式,加之教师指引,共建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生态圈,为第一时间发现、干预、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有力条件,继而经由协同教育助推学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初中生心理素质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要深入解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育人方向,还需基于学情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在心理健康课教学活动中全情参与、乐观向上、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协同教育,完善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保障教师、学校、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共同为初中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航.初中生心理健康课课前活动的新尝试[J].基础教育论坛,2018(16):24-25.
[2] 夏欢.初中心理健康课程中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0(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