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钟斌
[导读]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开展小学教学改革后工作,逐渐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了推广,

        钟斌
        佛山市禅城区深村小学  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开展小学教学改革后工作,逐渐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了推广,并在小学教育中逐渐对体育教学重视起来。在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中合作意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相互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有效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小学生需要共同参与到各个体育项目中,可以对小学生合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作用,并将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作为目标不断探索多种教学途径。
        关键词:合作精神;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引言
        体育这门学科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逐渐开展小学教育改革工作,在小学教学开始追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逐渐开展重点关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借助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并喜欢上体育活动,在对学生身体素质予以提升的同时,还可以对小学生内在需求予以满足,有效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合作意识,小学生在具备足够的合作意识以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合作和沟通。
1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喜欢体育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也就难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育教师需要进行改善,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主要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激发,并有效定位体育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体育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动,大部分教学时间都是在户外环境中。因此,在对小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时,体育教师需要将体育内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将教学核心内容放在合作学习上,提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将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
        在篮球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手段。教师在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以后,将学生发展需求、篮球教学内容作为依据,针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对合作、交流的作用有所认识。在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过程中,教师在分配学生时,可以在同一个小组中分别安排性格、爱好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在性格、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并在实际小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在划分好小组以后,可以让各个小组推举出组长,并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将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逐渐树立起较强的合作意识。
2明确小组规定,进行合理引导
        在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工作中,会采用合作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引导作用予以明确,并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情况条件下引导学生,在体育竞争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对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共同培养,保证将合作作为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参与良性竞争,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发展。大部分小学并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情况作为依据对合作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制定。在对学生分组以后需要进行分组规定的制定,针对各个小组的学生,需要提出一定要求,从而保证顺利实施教学。


        在小学体育的跳绳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并将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给各个小组,并将活动道具的取送工作交给一个小组负责,将跳绳活动纪律的组织交给另一个小组负责,在实际跳绳活动或者相关比赛中,需要让各个小组参与过程中对相关规定予以严格遵循。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学时,也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合作意识,学生合作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持续提升,从而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予以提升。在跳绳比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次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针对跳绳比赛中的成功、失败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得出结论,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合作意识方面的有效提升。
3做好教学评价,营造合作氛围
        教学评价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在实际各项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行,教师科学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信心、主观性、积极性等予以有效提升,从而让小学生逐渐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对评价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充分考虑,从而对学生合作意识予以有效提升。
        在班级中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建立评比榜,在板报上定期张贴表现优异的学生、小组,可以每月进行更换,针对各个学期上榜次数排名前三的小组,教师应给予适当奖励。在针对评价方式进行选择时,采用这种数量榜样的奖励模式,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且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对小学生的信心进行持续的建造。通过这种方式,努力在小组榜上获得更高的排名,逐渐成为了各个学习小组的目标,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实现合作意识的有效提升,在各个小组中成员之间会形成更强的团队凝聚力。同时,针对一些态度消极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引导,在合作意识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4选择活动项目,进行高效开展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人身运动等开始教学,之后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正确的体育项目活动方法,然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但是现阶段学生的内在需求已经难以借助传统教学方式予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体育教师应逐渐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提升教学效率,并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以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项目为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男生、女生划分在不同小组的方式予以转变,将男生分成两个小组,并组织小组间的篮球比赛,将女生分在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接力游戏。学生在分组之后,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所在的小组获得胜利,并且通过不同小组的对抗、竞赛等,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
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将各专业人才不断输送到社会中,极大促进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而在各阶段教育工作中,小学教育工作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随着当前我国逐渐推进小学教学改革工作,逐渐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了推广,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并逐渐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辉.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05)
[2] 李超.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 读写算. 2020(11)
[3] 王宇.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合作能力[J].  新课程导学. 2017(34)
[4] 祝轲.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0(08)
作者简介:钟斌,1972年5月,籍贯:广东蕉岭,男,最高学历:大专,职称:小学体育一级教师,职务: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毕业院校:嘉应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