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初级中学
摘要:长文短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化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矛盾。本文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精确阐述长文短教的重要内涵,在深入分析长文短教对初中语文教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实施策略,无论对教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对长文短教的教学实践,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长文短教
一、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功利性。虽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与教师依然要面对应试压力,从而导致初中学生淡化阅读名著意识。同时教师上课过渡依赖语文课本辅助材料与多媒体课件,逐渐远离名著阅读教学宗旨。
2.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在名著阅读教学课中依然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导致课堂主体地位是教师。采用方法依然是放多媒体课件,将名著内容呈现给学生看,在如此枯燥无味的名著阅读课中倍感生厌。
3.课堂时间有限与缺乏有力监督。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或是四十分钟或者四十五分钟,名著阅读课时安排与初中语文教材课时相比起来课时较少,从当前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课程中超过2000字长文教学都控制在三节课时内。就算开展名著阅读课,教师布置名著阅读大致一周或是一月读多少页。学生因为学习压力,无法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名著阅读任务,教师监督逐渐放松,这让名著阅读很难坚持下去。如何走好阅读名著教学的长征之路,需要教师对名著教学采取相应监督措施。
以上现状,明显体现出在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低。
二、名著阅读中“长文短教”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余映潮《教材处理的艺术之长文短教》:“由于长文短教需要研究教师如何巧读课文,如何精选课文内容,如何组合教学内容,如何做到精练、高效、有用,所以它具有教材处理研究的普遍意义,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由这一点看,研究长文短教,对于大多数课文来讲,就显得更有意义。”
(一)搭建思维导图,辐射整篇名著
进入自媒体时代之后,学生学习媒介已经从传统书本过渡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电脑(笔记本与台式机)等电子媒介,而一些中小学体制内教师与培训学校教师开始使用网络直播教学与短视频教学,可谓是全民进入自媒体时代。而在自媒体媒介中有一种思维导图软件,它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知识点,正是基于以上特性它非常符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实施“长文短教”。我们以《简爱》为例,搭建整篇课文框架。(见上图1)
再比如我们对《简·爱》来看其中人物关系与主人公性格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将相关人物故事情节,将几十万文字表达转化为一张张图画,让名著具有高度概括性,方便学生学习记忆。
如上两幅思维导图(见图2和图3)
(二)采取选择性阅读,改变课堂低效状态
初中语文阅读课更多注重阅读技能提高,虽然在教育部与学校已经强制性开展阅读名著教学,教师只是根据自身对名著了解,加以辅助性材料进行知识综合。课上教师填鸭,课下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无疑导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余映潮《教材处理的艺术之长文短教》提出:“扣紧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短教。”那我们如何在长达几十万字名著中选择教学重点进行短教,这就要以主题为教学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那么在名著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主题简单同时操作性强的名著。如上观之,可以选择《傅雷家书》。《傅雷家书》全文围绕傅雷与朱梅馥写给孩子傅聪与傅敏的家书,全篇有一百多篇书信探讨文学创作、艺术人生、心路历程等。在实际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由于时空与认知差距难以对其产生共鸣,因此可以选择一两篇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细读,同时可以在课下开展“牵手阅读,亲子共赏”名著阅读与书信写作活动。在这个倡导“全民阅读”时代,亲子阅读让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书籍,交流思想。首先让学生与家长分别选取自身感兴趣书信,读完之后家长与孩子分别把自身读书感受写下来并互相交流。通过开展亲子共读《傅雷家书》,家长学到了育子方法,并且反思自身教育方式,学生读这本书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与亲情的伟大,最终达到教师、学生与家长有效情感交流与互动,改变传统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低效状态。
(三)把握名著题眼,选准合理切口
余映潮在《教材处理的艺术之长文短教》论述:“开展长文短教,紧扣课文内容,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在名著中紧扣其内容,无疑就是把握名著题眼,透过题眼就可以窥探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初中学生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只要找准切入点,就能读懂鲁迅的作品。在进行名著阅读时不要选取鲁迅难度较大的杂文,选取贴合初中学生实际生活的作品,无疑《朝花夕拾》是最合适的。纵观《朝花夕拾》十篇文章讲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与心理变化。那么《朝花夕拾》扣紧的题眼是成长与回忆,这无疑是这十篇作品最佳的切入点。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们就以鲁迅成长与回忆作为切入点实施“长文短教”。解析如下:
童年鲁迅——充满纯童心与童趣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鲁迅青年——洋溢着爱国之心 《锁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鲁迅中年——勤于思考 1926年中年鲁迅创作《朝花夕拾》对自我童年、青年回忆,从而让十篇文章组成一个从故事时间到现实时间循环。
三、总结
总而言之,“长文短教”在初中名著阅读课中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对相关名著进行深入钻研与分析,把握整本名著内容与人物故事情节,充分挖掘其中脉络线索,运用合理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快速且精准体悟名著。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3).
[2]徐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5).